“婶子,你就是心太软了,遇见个家里困难的就不得劲儿。
给人看个病非但不要钱,还往里搭药材。
那绿豆如今可不好淘换呢,各地都缺粮食,一斤绿豆价钱不低。
婶子也太大方了,直接就给了他不要钱。”
等刘家那三口走了,雪梅和玉芬便凑过来吐槽。
“那刘叔也真是抠门儿,婶子说不要了,他就真的不给,就知道占便宜。”
巧莲笑着摇摇头,“咱是什么身份,咱们是救死扶伤的大夫啊,总得有点儿悲天悯人的心肠。
刘家也是困难,别看这点儿药材顶多三四毛钱,对他们家来说,却有大用处。
算了吧,我这白送药也不是一两回了,只要能帮到他们,也就够了。”
“咱这卫生所,有上级的医药补贴,也不差那三毛两毛的,能帮到人最重要。
刘家也是穷的怕了,马瘦毛长人穷志短,这是老话儿。
兜里没钱就心虚,听见我说不要钱,自然不敢说别的只能赶紧走,也是人之常情,不算什么。”
乡村卫生所就这样,跟大医院不同,巧莲已经习惯了,没觉得如何。
六一年的初夏,算是历年来最艰苦的一年。
冬天里分的那点儿粮食,早就吃的差不多了,地里的庄稼才长起来还没抽穗,山上的野菜大部分都老了,很多人家都没有粮食吃。
公社的储备粮动用了一部分补苗,剩下的也不多。
这时没办法,只能连同巧莲夫妻弄来的那些粮食和豆饼地瓜面儿之类一起,各家分了些解围。
然而大营公社六七百户人家呢,不到一万来斤的粮食能够干什么?一家能分去十来斤的粮,就已经很好了。
这么点儿粮哪够吃到上秋新粮下来?没办法,就只能另外再想其他的办法。
尽可能的掺着吃,留下粮食来,给家里的劳力多吃点儿。
实在没办法的人们,也只能进山去,扒一些榆树皮,回来烘干了放到磨上粉碎。
那榆树皮烘干了硬邦邦的,哪是那么容易粉碎?直颠的石磨咯噔咯噔响。
不知道费多少工夫,才算是推出榆树皮面儿来。
就这也是好东西,要掺了麸皮米糠或者野菜一起吃。
好在六月末,各家各户园子里种的早土豆差不多了,于是也不管那些了,赶紧刨出来。
大的晾晒一下收到仓房里慢慢吃,小的也不能放过,捡一土篮子拎到河边,就这么在水里一个劲儿的晃土篮子。
新鲜土豆的嫩皮儿很容易被磨破褪去,搓洗一番之后,拿回家来。
锅里切葱花爆锅,将小土豆就这么倒进去炒一番,然后添了汤炖熟。
也不管那些,一家人端着碗,捞出来煮熟的土豆,倒是能饱餐一顿。
菜园子里的早豆角下来,摘了洗干净,用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
搁一点儿面拌匀了,烧一锅开水倒进去煮,煮熟了加点儿盐和葱花出锅,当疙瘩汤喝,也能混个肚子饱。
这些东西偶尔吃一顿还算新鲜,可要是天天吃顿顿吃,那也是够腻歪人的。
可是不吃又能吃什么?粮食得留给出大力的人,女人和孩子,就只能这么对付着不挨饿。
好歹六七月过去,进了八月,这时各家小片荒还有自留地里面,种的苞米差不多可以啃青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