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广大区域,以及北方边境之地的安宁,这些都是用兵之地。
但朕不会多线开战,内地收缴的赋税很少,秦之故土黔首辛劳几代,也要平缓。
朕知道你们不易。”
“陛下此言,臣等惭愧。农业自今年微有增产,若明年稻米推行育苗之法,水田定然丰收。加之商业渐兴,两三年若无战事,国库可充盈。”
农乙说了些宽慰的言语。
这些事情也都是正在发生的,他对于大秦未来的预测要比年迈的平准丞要好不少。
因为他深知新的技术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这段时间的月报已经开始推广堆肥之法,各地的农学分所开了之后,技术推广开来,受益的仍是大秦。
这方面秦始皇并没有小气,虽然他知道六国故地的黔首并不能实际得到这些技术带来的好处,但是作为一个整体,他希望这样的事情会让六国故地的黔首对于大秦能够有归属感。
以往对外的征伐似乎更像是国家的事情,现在加上了商业的运作,已经明显惠及到了普通的民众。
半两铜钱能够购买更多的货物,各地山川林泽半开放后,一些土地贫瘠之地的人们也有了一定的谋生手段。
经济的良性发展,终究会让底层的人们能够好过一些。
“明年你们可以找将作少府谈一谈,一些不涉及国之根基的技术,可以适当公开。这样也能有些额外收益,但是合作的商贾一定要多方考评,不能马虎。”
“陛下可知有多少商贾都在盼着您这句话?”
秦始皇看向开口的子婴,笑了笑,“你这段时间与商贾打交道最多,有什么提议?”
“技术开放可分几个部分,一为黔首所能掌握的技术,这些月报上陛下日常所记,都已惠及民众。
二为地方吏治所需技术,这些技术涉及多方统筹,非一人所能为。比如先前的指北针,新型渔船的建造,北方乳制品,毛纺织等等。
三为大型产业的技术,这些有已经涉及大秦根本,比如矿产采集,建筑业,铸造业,远洋船舶等等。
臣以为,若要开放一些技术,一可不必忧虑,黔首自己便有能力钻营。
二可为各郡吏治考评选优者开放,让本地商贾与郡邑合作,共同经营。
三则需要官方运营,分出一部分枝叶,给一些能力出众的商贾,让他们协助建造。”
秦始皇连连点头,示意子婴继续往下说。
“大秦即开商业,所行便不能再同以往。多收商税,并不能防止腐败的发生,相反的,应该是有能者居之。大秦需要考量的根本,是这些人能够惠及多少黔首。”
“子婴心中可有衡量标准?”
子婴没有说话,而是看向平准令。
后者了然,“先前公子与老臣谈论过此事,我们都认为,能够惠及黔首的商贾,才可为大秦商业的根基。
大秦今后的匠人必定加剧增长,脱离了土地的他们,手上的技能便是手中锄头,辛苦工作所获得报酬便是收成。
我们要想这样的‘土地’产出更多财富,这些人的利益,必定要更加重视。
除此之外,大秦也需要给商贾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
秦始皇眉头挑了挑,“如何给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
平准令眉头紧锁,“约束吏员,严止商贿。严查吞并,不可独大。”
(第二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