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林晓东目瞪口呆,从小到大二十多年,他从来没见过武叔叔这样欣赏一个人。
林晓光痛得龇牙咧嘴,当兵,还是算了吧。
刚才听了他这番话,武国强很兴奋,再没有心思坐下聊天,看着老头子,感叹道:“老领导,你家是真的出人才啊!”
老头子哈哈一笑。
武国强穿上大衣,就往外走:“老领导,我先回了,伯平,你们待着吧。”
武国强就这样走了。
在他看来,林晓光能有这份见识,实属不易,至于建议什么的,提都没提,他当然不认为一个大学生,能对打仗有什么见解,打仗方面,军人才是专业的。
武国强一走,林伯平也没心思继续待下去,带上公文包就去武装部。
便余下老头子林晓东和林晓光三人,大眼瞪小眼。
这时,突然有人敲门。
“谁啊?”
林晓光跑过去开门,门打开,赫然见严东明站在外面。
“东明哥,进来吧。”
看到是严东明,老头子有些诧异,还没开口问,便听后者说道:“叔,我找你有事。”
老头子见他手上拿着文件,脸上的笑意散了几分,又坐下了:“坐吧,大过年的,啥事?”
严东明诶了一声,在对面沙发上坐下,把文件递过去。
“知道我不识字,还给我看文件?”老头子瞪一眼,拿起旱烟,开始吞云吐雾。
“那我就说了。”严东明看一眼林晓光,看到他鼓励支持的眼神,心中大定,将包产到组的事娓娓道来。
很简单,包产到组,或者叫定产到组。
大队把生产资料,也就是土地、铁锹、镢头、犁、耕牛,都给分了,不过这个分,不是分给个人,是分给个人组成的团体,即生产组。
生产组是人数少于生产队的一个集体。
集体嘛,也就规避了雷区,算是钻政策的空子。
但这个生产组,个人可以自由加入,不限于家庭或者家族的方式,也就是说,一对父母几个孩子,可以组成一个生产组,一对老人,几个兄弟和他们各自的老婆,再加上他们的孩子,祖孙三代,也可以组成一个生产队。
这样的一个生产组,孩子听大人的话,大人听老人的话,也就不会发生偷奸耍滑的事情了。
农民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严东明说了两种改革模式,最后说道:“西川那边已经有成熟的案例,而且一直运行着,当事人也没受到批评,有位县书记还升迁了,我觉得稳妥一点,还是包产到组比较好。”
老头子安静地听着,烟抽完,又续上。
说完,严东明才小心翼翼地问:“叔,您老人家是个啥意见?”
“我能有啥意见?这事,不应该你和伯原商量吗?”老头子并不接话茬。
严东明心说,你不点头,林伯原哪里敢说话。
但话不能这么说,他斟酌着言辞,盯着老头子,道:“您老人家是老革命,是大队的定海神针,大队的事,还是要您把把方向,不然年轻人容易犯错误,再说乡亲们也都听您的,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老头子没吭声,吧嗒吧嗒抽着烟,过了会儿,笑眯眯看着他:“真听我的?”
严东明大感不妙,但到这个份上,索性豁出去了,点头:“对,您老人家怎么看?”
“我一个老头子,能有啥意见,你们爱咋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