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气旋入口的高度只有四千多米。
因此这次地面并没有采用推助器进行搭载发射,而是用类似放飞无人机的方式操纵着探测器升空。
就跟东北虎也叫橘猫、155mm也叫狙一样,这种探测器归类到无人机里头也没啥毛病。
探测器的主体差不多是个3X3规格的正方形,高度半米多点。
其中存放有收容等离子浆的容器,供能来自制备电源――先期的制备已经在地面完成,因此空中阶段的电耗其实并不高。
甚至用不到高级能源,普通的锂电池都够了。
而除了容器外,两条械臂则是起到类流体出口的作用。
以上便是这台探测器的全部设备,嗯,就这些。
没有采样器械也没有探测机器人,硬要再找个设备出来那最多就是云台上的摄像头。
探测器如此精简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不出意外的话,它大概率在空间被震破的同时便会被能量波及“陨落”:
对接环节必须要在临近处进行,除非探测器能做到瞬移,否则没有任何逃脱的可能。
反正四千多米的高度想上去难度很低,各项计划完全可以分阶段进行。
“嗡嗡嗡――”
这台带着特殊使命的探测器很快起飞,并且在数分钟内便抵达了气旋入口外。
地面上。
此前执行过天宫定位任务的王华团队成员冯平,这次依旧负责起了探测器的实操大任:
“报告,探测器已抵达4300米高度,目前处于气旋正下方四米处,随时可以启动对接!”
李百安与潘建伟院士对视一眼,下令道:
“开始吧,喷射等离子浆!”
“明白!”
收到指令后,冯平立刻开始进行了操作。
他的表情严肃却不紧张,看上去古井无波。
这是操作员的必要素质之一,哪怕下一秒地球毁灭都不能动摇心智。
“流体舱开启,检测声学共鸣!”
“声学共鸣正常!”
“平均动能偏差值万分之零点二一!各数据正常!”
“离子对接通道开启,等离子浆构合中,预计将在十五秒内进入气旋!”
别看等离子浆名字里头带着个浆,但它实际上并不是粘稠的浆糊。
它是一种物质的高能状态,物理性质与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
想要引导等离子浆移动很简单,只要预设一个电磁场就行了。
在这个电磁场的干扰作用下?
由Xicc++重子和渲染后的光子组成的等离子浆迅速聚集到了流体舱的出口,进入了最后的对接关头。
“倒计时十五个数,十五,十四......三、二、一,喷射!”
咻――
下一秒。
一股浊白的等离子浆涌进了气旋那黑乎乎的洞口!
此时此刻。
肉眼无法看清的微观世界中。
有大量的微小粒子穿过了气旋的‘滤网’。
气旋入口附近的电子数量密度,在短时间内被压缩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值。
由玻尔兹曼关系可知。
此时此刻,等电子内部的场强也同样也在骤增。
在这种电势场下。
天宫内的灵气和Y粒子,也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了过来。
一股全新的能量被引入、中和,并且产生了反馈。
渐渐地。
在一条细不可查的小轨道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