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万历早期,内阁权利达到了顶峰,内阁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并让内阁成为了政府运转的中枢,而且通过内阁推动,进行了史上有名的张居正改革。
亲军阁的组建虽仿照于明王朝的内阁制度,但又不全然照搬照套,因为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明王朝的内阁制度多多少少是有些问题的。
不过,任何的制度都有可能存在问题,并不存在完美无暇的制度,符合时代的制度就是一个好制度。
亲军阁的组建其目的也是为了巩固统治,虽然白少阳也害怕有一天亲军阁会成为一个架空皇权的机构,但是此时虽有这种担心却又是无奈的,因为一个制度的建立定然是会出现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的。
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免费为你打工的人,无利不起早,哪怕是亲军阁的成员若是他们不能得到丝毫的好处,也必然不会尽心尽力。
不过现在考虑这些问题都是多余的,白少阳拥有的领地不过巴掌大,而军队人数亦也不算多,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多打下几座城市作为根据地。
好在他有一个江阳王的头衔,可以以替天行道,替大乾国收复国土的名义进行作战,虽然这个名义有些牵强,但总比那些反贼要好。
如果说亲军阁的组建需要再三斟酌,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后勤阁的建立和完善却是刻不容缓的。
对于整支军队来说,后勤的补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后勤组织,恐怕这一支军队也无法运行起来。行军打仗所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不是说着玩的。
将士们的吃吃喝喝,以及住宿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并不是没有,前提条件是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
银子从何处而来?
粮草又从何处而来?
战马又从何处而来?
还有士兵又从何处而来?
虽然那些津津乐道的故事非常的精彩,那些动辄几十万人的战役,实际上真的有那么多人吗?
书中记载:一次调动数十万军队,甚至接近百万军队,貌似都不是什么难题,例如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号称拥兵80万,战国时期白起仅在长平之战中便坑杀赵军40万人,那么当时真的有那么多人吗?
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首先曹操在出征荆州之际,从16万的北方军中抽调了8万步兵以及1万的骑兵,由于考虑到后勤以及交通问题,这9万士兵并不可能都完全参战。
参战的也许只有区区5万人左右,再加上荆州境内襄阳地区可调集的2万士兵,一共是7万人左右。
因此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号称80万大军完全是个幌子,只不过是吓唬人而已。
交通的落后导致物资运输极其受限,所以后勤保障兵要比正规军多很多。
汉武帝时期的漠北之战,汉朝出兵共计60万人,而处于一线作战的主力部队或许只有10万骑兵,其余剩下的50万人则是由步兵以及民兵组建的后勤保障部队。
所以很多时候,所谓的几十万大军,都是加上后勤保障部队的人员。
一支有十万人的作战队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不可能参与作战的,实际数字或许还要更少。
就拿白少阳的三千多江阳军来说,如果真的要投入到战争,或许能够调动的军队只有不到二千人。
相比于第一线的作战部队,后勤部队的人员更加重要,若是没有他们提供后援补给,哪怕是拿下一场战争恐怕也会是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