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如海,周边住户已有不少人家熄灯安歇了,街灯依旧璀璨如星,辉光中,冬夜寒气似乎减弱了几分。
“歧宝堂”文通路分店主楼楼顶,临建观测房,夏晓数摆弄了几下望远镜,将视角调整到光华路、榆新街一带。
夏晓数所站位置地势还是太低了,丽石最近这些年发展得太快了,高楼林立,沿着望远镜正对的方向四下蔓延开来,镜头视线连“辰宇大厦”都无以通过。
无奈之下,夏晓数只好将望远镜罩好,抬眼朝光华路、榆新街一带望去。
据方文千所说,方家在光华路附近新近开设了一家寄卖店,以鉴赏经营古玩字画为主,同时兼收当代新人新作品,算是雅行。
成天忙着打理杂事儿,夏晓数一直还没顾得上登门道贺。
遥望夜空,夏晓数在脑海里将“桑家小院”、钱一家租住的院落、方家新近租住的大院连接成一个三角形,根据夏晓数的测算,那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最近几个月,人们有意无意地围绕着这个锐角三角形开始开设各色门店,店面都不是很大,经营项目大多围绕着普通民生的衣、食、住、行展开,石家饼屋、“星星点灯”、方家寄卖店便是其中之三。
很明显,一个耐人寻味的小商圈正在形成。
光华路、榆新路交接地带变得日渐繁荣起来。
石今措跟夏晓数说过,光华路、榆新路交错区属于文化遗产保护性街区,商家具体经营什么项目是有限制的,安逸祥和的街巷氛围从而得以涵养。
夏晓数大体盘算过,如果经营得当,人再勤快点儿,那片街区还是相当挣钱的。
“元三味”锅贴、陈氏“焖烧包”可都是精品美食,甚至谈得上独门绝技,那两家如果能在“星星点灯”附近占有一席之地,挣钱不说,大家相互间也有个照应。
显然,林其豫、姜崤语都没上心洽谈此事,据三喜子所说,“元三味”老店、老陈家目前还没有进城开店的打算。
林其豫、姜崤语租住的地方都有开店的便利条件,以那二位的精明,迟早会找到合适的项目开门迎客。
如此一来,光华路、榆新街一带的人气可就越来越旺了。
夏晓数有心让鱼鼓镇的民间高手挣点钱,同时还能为“妙微”公司增添点人气儿,互利互惠,何乐而不为?
“改天找石久当聊聊,通过他,探探老陈家的口气,如若事成,周边街巷的人气一下子就变得大不一样了,对‘妙微’公司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啊!”夏晓数心下暗忖道。
至于“元三味”老店,那就简单多了,无非就是成本换算问题,只要划得来,老板娘两口子肯定乐得换个环境,换个活法。
对于“妙微”公司而言,人气非常重要,得用心经营才是。
夏晓数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此刻始,自己在心底已经开始萌生筹建商务霸业蓝图的念头。
一阵寒风掠过,夏晓数觉着有些凉了,正准备下楼呢,石辛芹抱着两个暖宝走进观测屋。
“琢磨啥呢?给!”说着话,石辛芹随手递给夏晓数一个暖宝。
“谢谢!正考虑介绍一些朋友上榆新路一带开设些小店,也算给咱们的公司增添些人气。”夏晓数笑着回应道。
“听你这意思,摊子好象越铺越大了,有必要吗?”石辛芹这话说得听着有些保守。
“没办法!商场如战场,缺乏未雨绸缪之心,遇事会着慌的,在榆新路,‘妙微’显得特别弱小,周边全是商道高手,再没点人气儿的话,咱们公司将来怕是难以生存呢!”
“这么严重?!那你好好经营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