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头大马,趾高气昂地走在最前面。
那时她还太小,只觉得这长长的队伍是如此的热闹,并不明白为什么自家的兄弟和长辈无一不红着眼睛,望着这支北上和亲的队伍。也是很久之后,她才明白,当时父兄眼中带着的是强烈的不甘、耻辱和愤怒。
然而时过境迁,她如今的岁数已经超过了父亲死去时的年岁。
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当年远嫁的公主如今大概已经入了黄土,而公主昔日里居住的宅院也在建熙十几年的时候被赏给了宋家,那个时候谁也想不到屈家竟会凋零成如今的模样。
光阴倏然把一切推平,轻易地就把一切往昔的旧痕抹去。
“屈老夫人,这边走,”引路的仆人打断了屈老夫人的遐思,她回过神来,看向眼前这个躬着身子伸手邀她前行的长随。
这个人屈老夫人认得,是宋伯宗身边的智囊刘理,这人的年纪大概在四十岁上下,但头发已经白了,在宋府当差的辛劳可想而知。
像刘理这样的长随宋伯宗身边一共有三个,他们追随宋家父子已经二十多年了,虽然身上没有挂一官半职,听起来只是顶着“管家”的名头,但知道内情的人会明白,那三人几乎就代表着宋家父子本身的意志。
“宋阁老和小阁老是在忙啊?”屈老夫人问道。
“我们阁老这会儿还在见宫里来的公公,让我赶紧来先接您去留听阁坐一坐,他和小阁老那头一忙完,马上就来。”刘理笑着答话,声音理带着几分歉意,“还请屈老夫人多担待。”
屈老夫人点了点头,“是宫里出什么事了吗?”
“哎,也不是,平日里也常有公公来府里传达圣上的旨意。”刘理说道,“毕竟阁老身上担着的担子也不止内阁一处,皇上有时兴头起了,想做一些事情,也会递旨意过来。”
屈老夫人没有再问什么。
刘理引着她来到了宋府中央地带的留听阁,此地在夏秋之际是赏荷听雨的好去处,每年那时候宋府之中也满是应邀而来的文人墨客,众人齐聚一堂,吟诗作对,歌功颂德,多少人为求一张宋府的门贴挤破了头,可谓是削尖了脑袋。
此时的留听阁只有屈老夫人一人,刘理在领她到此地之后也并没有走,而是一直留在此处陪屈老夫人说话,生怕让老夫人感到半点的怠慢。屈老夫人自然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即便没有什么心情说笑,也还是听着刘理说些宋府近来的趣事,再搭上一两声真诚的干笑。
这种礼节是免不了的,屈老夫人早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她耐着性子搭腔了一段时间,而后便露出了几分倦容,刘理果然便不再说什么,只是退到门口,让屈老夫人有事唤他。
日头渐渐往西沉了,可宋家父子竟到这时候还没有来。
屈老夫人望着留听阁前的一池静水,神情漠然。
东林寺大火的事情,她相信宋家父子肯定已经知道了。
如果不是他们俩有意躲着自己,那只能说明,这一次宫中传过来的消息非同小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