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大量装备,前装滑膛、前装线膛和后装线膛多种类型都有,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才因为笨重且射击精度太差的原因退出了历史舞台。
作为第一款实验品火器,郑雄使用的是自己最熟悉的火绳发射方式,使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枪管长度有两米二,口径为二十五毫米。
以口径来算,二十毫米以下是枪,二十毫米以上为炮,所以严格来说这杆抬枪应该称之为抬炮才对。
武器实验场地在河畔,观摩团有余诚和军队中队正级以上军官。
郑雄将黑火药从枪口倒入,用通条杵了杵,然后将铅弹用纸包裹塞入枪口,依旧用通条杵紧,然后在引火口倒上少量引火药,装上火绳进入待发状态。
抬枪架在一个插入地里的支架上作为固定,而历史上抬枪是由两人使用,枪管是架在副射手背上的。
余诚等一众人就在背后看着,郑雄不由有些紧张。不过当他眯着眼睛瞄准百米外的木靶后,熟悉的感觉终于让他静下心来。
瞄准,击发!
随着一声巨大的枪响,抬枪枪口喷出一股黑烟,远处的靶子应声倒地,郑雄也被庞大的后坐力顶得往后退了一步。
余诚带人来到木靶前,看到木靶右上方被铅子打出一个拳头大小的洞来。
谢三张大了嘴,“乖乖,这杆铳好大的威力。一寸厚的木板呀,这么轻松就打穿了。”
“靶子放远点试试,”余诚下令道:“在两百米,三百米各放一个。”
最终两百米远的靶子也被打穿,而三百米外的靶子连发六枪,才打中了一发,铅子直接嵌在了木靶上。
余诚啧啧称奇:“这还真是威力不够,口径来凑啊!”
作为一款前装滑膛枪,能有这种射程和精度已经相当不错了。
李河激动道:“东家,这可是好东西,咱们要不要多造一些?”
余诚摇头道:“不急,这枪还有许多缺点,得改造一下。”
听到余诚评价,还在因为造出如此利器而兴奋的郑雄不敢怠慢,躬身求教道:“请东家示下。”
郑雄知道这位东家是懂行的,这杆抬枪虽然是自己制造完成,但过程中却受到东家的很大启发。甚至抬枪的枪管,测量的各种量具都是这位东家提供的,自己在旁就像学徒一样只管埋头干活。
“首先是发火方式,用火绳还是太落后了,先换成燧发试试。”
“其次是火药的质量,最佳配比不是问题,但是硫磺与硝石的纯度不够,还得继续提纯才行。另外粉末状的火药燃烧效率太低了,得做成颗粒状,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还有,火药要做成定装的,用纸壳包起来,不能每次靠着自己习惯随意加。”
余诚一连说了许多条,最后看着旁边一众人等茫然的表情,只能无奈停了下来。
我还想弄个车床试试拉膛线,再做米涅弹的,这些还是不给你们说了吧,给你们说点能听懂的。
“李河,谢三,你们回去研究一下装备火器后的军队编组,明天早晨汇报给我。”
李河谢三两人躬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