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相比仅在政务颇有建树的自己,马日磾年轻时,他便继承马融的学说,以才学入仕朝廷。
之后!
马日磾与议郎卢植、议郎蔡邕、杨彪等人在东观,为典校官藏的《五经》记传,参与补续《东观汉记》。
再之后!
马日磾又和光禄大夫杨赐、五官中郎将堂溪典、议郎蔡邕、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正订《六经》文字。
这群东汉顶尖大儒,把校正过的经籍刻于石碑,立在太学之外。
如果江琛在场,绝对会激动得情不自禁。
这部经书,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熹平石经》。
可以说,哪怕在这群星荟萃的汉末,马日磾在学问上,依旧能用实打实的成绩,砸死一大群所谓的名士!
当然,这样一位大牛,若在和平年代,自然看不上江琛,更不用说代替叔祖马融收徒。
谁让江琛出现的时机太巧了,抓住洛阳公卿接连遭受兵祸的期间登场!
并且江琛还以一个马其顿方阵,间接通过曹军打败了在王允、马日磾眼中无敌于世的虓虎吕布!
如此一来,已经二十却还没启蒙的江琛,反而变成香饽饽了。
马日磾推辞三次,直到王允面露坚决,他这才放心答应下来。
当然,王家让出江琛,马日磾必须有所表示,他让出给江琛加冠的权利。
王允此行目的达成,他心满意足离开谏议大夫府,眼见时间还早,此老干脆先后拜访卢植、皇甫嵩、杨彪等人。
正如王盖所言,特殊时期,江琛如要拜师,大操大办肯定不行。
既然规模不够,那就质量来凑。
但凡身处洛阳,得到王允承认,忠于汉室的名臣大儒。
此老一个个亲自上门游说,不到半日的时间。
王允不仅与众人定下江琛加冠和拜师的日期,甚至连江琛的表字,他都与杨彪商议好了。
“文先无须再送,留步。”
“客气什么,两步路而已。”
杨彪亲自送王允出府,王允刚想上车,耳际听到一声惊呼。
“咦,子师来了?
唉,文先你不提前通知一声,蔡某好带来焦尾琴,大家一起饮酒弹琴,论论诗文啊。”
王允寻声看向来人,脸上喜色飞快淡了下来。
杨彪低声劝道:“蔡伯喈不善心计,我等谋划,杨某未曾知会于他。”
“哼,这等读书读傻的呆子,王某可懒得理会。”王允横了蔡邕一眼,拂袖离开。
杨彪见状苦笑,连忙劝下气得胡子发颤的蔡邕。
董卓为了稳固统治,强征众人执掌政务。
王允为了汉帝安危,便于董卓虚与委蛇,即便这样,除了杨彪这些明眼人,许多士子都在背后把王允骂个狗血淋头。
相比负重前行的王允,蔡邕醉心书法学问,政治觉悟几乎为零,多次在大庭广众下说董卓的好话。
久而久之,蔡邕便被他们排斥在外。
今天杨彪邀请蔡邕过来作客,王允事前不知,无意遇上,自然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