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剑名横秋,今日折你解千愁”。
群山之中,山峦之巅。
两男子,一白袍,一青衫,各执一剑。
山风不敢近,山兽不敢鸣。
“是要折我剑,还是要折我命?”
白袍男子问到。
随即转头看向无风山谷,谷中一黄鹤,振翅而鸣。
“折剑也好,折你命也罢,只不过想让这江湖安静些。”
青衫男子话音刚落,手中横秋,振鸣如虎。
“世人都知我钟九门一剑解千愁,却不知解不开自己的情丝愁,为了这一丝情愁,我甘愿从北入中原,毁城百座,杀人千百,他人称我为魔头,那我就做这臭名的魔头,可偏偏我这个魔头,只有放下手中的解千愁,才能饮一杯那桃花庵的桃花酒,只不过今后恐怕要喝不到这桃花酒了,那人,也只能百年之后,才能回首了。”
白袍男子看向南方,突然放声大笑说到: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酒喝过了,我钟九门这一百年不枉活,值了!”
说罢,剑出,顿时山风大作,虎兽嘶鸣。
只有那入了仙胎的黄鹤,静静的看着这刀光剑火。
这一战,青衫刘双楼于山巅入剑仙,没有人知道最后的结局如何,只有人看到刘双楼下山时,腰挎剑两把。
一把横秋,一把解千愁。
从此,江湖回归平静,再也没有魔头钟九门的身影,只剩下一句“魔头一怒毁百城,笑等桃花解千愁”。而关于剑仙刘双楼,早已隐姓埋名,不为世人所寻知。
“那后来呢?有人找到刘双楼吗?乖乖嘞!那可是剑仙啊,相传一百年才出这一位嘞。”
说书老人刚端起面前用瓷碗盛着的酒抿了一口,就有一个年轻人急躁的问到。
老人瞥了他一眼,放下瓷碗说到:“有本事你去寻,就是寻着了又能怎样,那刘双楼是能教你使剑?还是能认你做干儿子?”
台下人哄堂大笑,又有人接着话茬说到“李镇方,使剑估计你不行,但使贱估计你小子是一绝。”
又是一阵大笑,那个叫李镇方的人也并没有觉得是在挖苦自己,觉得难堪,而是站起身来,双手叉腰,对着身边听书的人说到
“莫欺我李镇方现在不会武功,告诉你们,以后我一定要做与那刘双楼齐名的江湖剑仙,腰间仗剑斩凡夫,暗里教君骨髓枯。”
说罢,这个叫李镇方的年轻男子摆出了拔剑的姿势。
这是应城神仙镇上的一座小酒馆,名为“一点仙”,神仙镇不大,站在镇子东头就能看见镇西头王寡妇的烧饼摊,也不像大都市那样繁华,像“一点仙”这样的小酒馆,镇上还有几家,可生意却偏偏都不如“一点仙”,一是因为“一点仙”里有正宗的神仙镇特产酒“一点仙”,另一个原因就是只要在这里花上几个铜板买碗酒,就能听上一整天的说书,不管是江湖轶事还是各地风采,在这里都能让自己的耳朵舒坦,喝着小酒,听着故事,岂不快哉?
而此刻,“一点仙”的窗户外边,蹲着两名少年,两名少年耳朵贴着窗户,正偷听着酒馆里剑仙刘双楼的传说。
“俺屏哥儿,你说这说书的老头是不是骗人的,这世上真有那练剑能练成神仙的人?神仙又长啥样,他眼睛是不是也跟屏哥儿你一样是碧桃眼?”
说话这个少年叫马大口,人如其名,这孩子嘴巴巨大,简直就像有六七口人的农户家里烧饭用的大铁锅。
被马大口叫屏哥儿的少年叫刘小屏,未及冠,也是镇上人,跟马大口不一样的是刘小屏长的清秀,一双碧桃眼甚是出彩,曾经有位算命的看到刘小屏的眼睛后说到“此乃碧桃眼,人间有三成,剩余七成是神仙”。
此刻刘小屏扭过头嫌弃的说到“你知道什么,这世界神奇的事多了,咱没见过的也多了,你天天跟着你爹杀猪卖肉,能知道什么。”
马大口摸着自己沾满猪油的粗布衣服,讪讪的笑了笑。
突然,远处又有一个少年急速的跑过来。
“屏哥儿!俺的亲娘啊!那黄二郎,那黄二郎果然没骗咱,那大……大铁黑山军果然从咱镇子边路过。”
这名少年停下身,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到。
“到哪了?”
刘小屏站起身来问到。
“村口,快到村口大磨盘了。”
听完,刘小屏就往村口跑,边跑边招呼着“鲍举、大口,快跟上,大铁黑山军可不是谁都能瞅见的,要不是黄二郎他爹在京城有门路,咱也见不着,快走。”
三人匆忙的往村口跑去。
这三个少年,都是镇上的孩子,三家屋落也都挨着,三人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所以从小就一起用尿活泥巴,现在大了,依旧是天天黏在一块。三人中,刘小屏长得俊俏,又聪明,所以鲍举和马大口都甘愿喊他一声屏哥儿,刘小屏倒也坦然接受,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