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养育堂可不比现代的孤儿院,每年县衙在税收后拨点粮食过去,还有养育堂里的孤寡老人们带着孩子们做点杂活手工能得点银钱买食物,再就是城里的富户偶尔发发善心,除了这些就是再无进项,完全自负生死了。
因此那里的孩子都面黄肌瘦,实在忍不了的就跑走,要么加入帮派做做打手,做做偷儿,要么就成了乞丐,或者被拐子拐走。
如果被拐了,县衙通常也不管,要是你是在养育堂时被拐了,还会查个几天,能找回来是运气,没找到也算命。而如果是在离开养育堂后被拐了,也就意思意思走个过场,生死由自己了。
吃也吃不好,穿也穿不暖,所以养育堂里的孩子都待不长,等到八九岁了就跑走自寻生路了。
就是因为知道养育堂里的情况,所以村子里很是费了一番心思把张大牛换成了张家的户主。从此张大牛从一个挺活泼的青葱少年郎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守着母亲生前照顾弟妹长大的遗言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张大牛不仅完全放弃了学业,全身心扑在抚养弟妹身上,而且当时在说亲的事也不了了之。
一些家庭是不愿意自家姑娘一进门就做长嫂,抚养下面一串小萝卜头。当然也有一些家里看着张家气派的砖瓦房,想着自家姑娘进门了,把底下几个弟妹养几年后分家分出去。打着这样主意的人家不少,但张大牛自然不同意。后来说亲的事拖久了,张大牛干脆将所有的说媒都推辞了,因此也成了“剩男”。
当然原先的张大牛想法也不算错,作为长兄,的确对家中的弟妹有一份责任,但张大牛养大了弟妹,却不懂得教育,没教育好家中的弟妹。
张二牛为人木讷,还算听话老实,但张大牛费心费力地给他娶了媳妇,交代他以后要听媳妇的话,这都没错。但谁知张二牛是个死脑筋,说听媳妇的话,那就是完全被自己媳妇给拿在了手里。而原本看着大方爽利的二弟妹嫁进张家,老老实实装了一年鹌鹑后,看自家男人这么听话,就动了分家的念头,借着跟未婚的大伯子不好共处一室的话头,生生从张家分了几亩地和两间房,悠然过自己的日子去了。
张大妹更是离谱,借着长相不错的缘故和别人谈起了恋爱,这在现代不算什么的事,在古代可是极不为世俗所容的。更不要说她后来完全瞒着家里,直接包袱款款地进了隔壁村大地主家,给地主二儿子做妾去了。走之前还嚣张地让大哥别挡了自己吃香喝辣的好日子,惹得张大牛凭空多了卖亲妹的坏名声,也带坏了张二妹的名声。
张二妹算是家里最省事的,老实肯干,没有多少花花心思,以后嫁个村里稍微殷实的家庭也能过得去。谁知道张大妹的一番操作猛如虎,打了张大牛和张二妹一个措手不及,名声坏了,最后只能选了一个离家几十里远的穷山沟人家匆匆出嫁了事。
而下面的张三牛和张四牛更不让人省心,按照张父的规划,每个儿子都要去学堂里读几年书,认几个字去,如果有天赋的就好生培养,进学科举。
在张父张母过世后,日子不如以前好过,张大牛还是将几个弟弟送进了学堂,张二牛是没什么读书的天赋,整天在学堂里就是打瞌睡,什么都听不进去。张三牛倒是有些天赋,但想往上进学家里也没什么钱财,自己又在镇上染了些不好的习气,考上了童生后就再也考不上秀才了,但仍然借着考秀才的名头混吃混喝,伸手要钱。
张四牛聪明机灵,但是跟着张三牛好吃好喝混日子,硬是没有一点进步,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加入了本地的帮派,在里面威威风风的,混得如鱼得水,后来还把张三牛拉进去,两人合作搅风搅雨,过得那叫一个快活,把当地的百姓商人弄得苦不堪言。
要让肖瑜讲,能把混混这职业做得如鱼得水的,两人协作把加入的帮派从一个只会收点保护费的混混团体混成了当地第一大帮,甚至能跟当地的商人差役们合作牟利,这两人也算是很有眼色很懂钻营的投机分子了,硬是没走到正路上,浪费了这两个人才。
肖瑜能够穿进张大牛的身体里,一方面是张大牛自身的意愿。张大牛辛辛苦苦养大了几个弟妹,还个个养得身强体壮的,自己却没过上好日子。早年因为要养弟妹顶门立户,亲事耽搁了。到了三十来岁还没有娶妻,等到了几个弟妹都长成的时候,再想结亲又找不到好人家,不是寡妇就是人品不好的老闺女,在张大牛看来实在是无法娶进这样子的妻子。
张大牛到了四十的时候,身体因为前二十年的苦干蛮干也垮了,可家里的几个弟妹没有一个管的,有点良心的张二妹自己的日子都过得艰难,哪有精力管张大牛,打击之下张大牛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