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庆十九年,夏日漫长炎热。
沿着长长的青石路朝里走,可以看到门扉半掩的小小庭院。
粉墙青瓦,阳光被削成方形。
身穿水蓝色衣裙的女子坐在院子里一棵老樟树下。她靠着石桌,不时趴在手臂上小憩一会儿,醒来后便百无聊赖地缝着一块帕子。她的绣工谈不上好坏,但明显看得出兴致不在此处,只是打发时间而已。
她的服装剪裁精致,额上戴着黑纱底绣藤萝纹眉勒,但未着其他首饰;且家中安静,似乎也没有招留仆人——如此看来,应当不是什么名门闺秀、富贵太太,顶多是家中有人谋得了踏实差事,可以舒服度日而已。
也正是这会儿,这家的男主人回来了。
那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身着大红飞鱼服,一看便是官家人。
青年还没跨过门槛时,妻子已经端着茶水和汗巾跑到门口。因嫌闷热,脚上只穿了一双木屐,在石板上发出咔哒咔哒的清脆响声——趿拉着木屐也可以跑得那么轻巧,可见不是个常年端坐深闺的女子。
“你回来啦!都说了现在那么热,不用非要回来吃午饭的。”
年轻妻子不施粉黛的脸上有孩童般的天真神情,她真心实意地笑着,这种不带疲倦的笑容比起妻子等待丈夫,倒不如说更像是小孩见到伙伴。
“不过我今天向黄大娘学了她做捞面的法子,你一定要尝尝!”
正夏晌午时分,日头大晒。
二人走到樟树荫蔽的阴凉处,青年一边盛赞妻子的能干机灵,一边忽然伸手捏住她的粉腮:
“我今早上工时听说那位蒙面怪侠昨个儿又出现啦?说是傍晚时分,揪住了一个趁着店铺打烊间隙偷东西的贼——什么‘只见玄衣少年从檐上一跃而下,踢得小贼起不了身’,什么‘行侠仗义不留姓名,飞身踏瓦点步离去’——那到底是谁呀?”
这如同传奇演绎般的情节,青年已经不知听了多少回。
南京城里甚至传闻是有玄狐成仙渡劫,故而济世救民。
“对不起对不起就是我,下次我一定不会在天色大亮的时候就出去惹事了……”墨烟伸手握住他的手腕求饶,两人手上当然都没使什么劲儿,“我这不是待在家里无聊吗?再说功夫不练可是会生疏的。”
“当初是不是你自己说不想招人议论的?”
白启鸣叹了口气,又把她的脸用力揉两下才松了手。
墨烟知道这事儿已经(又)翻了篇,便开开心心去把早就准备好的捞面和调味汁拌好,端到南北走廊通风处。
教墨烟做饭的那位黄大娘,是住在街尾的寡妇,大的儿女各寻营生,最小的幺子十一二岁光景还需照顾,于是她便时常替左邻右舍烧火做饭打络绣帕,赚些小钱。因为知道墨烟家里没有长留的仆役,便时常过来帮帮忙、说说话。
黄大娘的手艺确实好,也热情耐心,很愿意把手艺传人。
至于墨烟做出来味道如何,大约就和黄大娘教墨烟做的那些刺绣差不多——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兴致好时不错,兴致差时勉强。
坐在廊上吃完捞面(照着方子调味,的确酸口清爽),距离白启鸣去衙门上值还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