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社稷幸甚!
臣蒙陛下隆恩,赐以封地,委与重任,掌琅琊、会稽二地,然臣却有负陛下之所托,不思进取,终日享乐,以致境内盗贼蜂起,强匪横行——臣此时方知民生之重也!故而臣恳请陛下,蠲臣属地无用之赋税,则百姓必会感陛下之圣德,不敢为盗矣!以臣愚见:此政之施行,虽有万利,但不可一蹴而就也,当缓缓图之,然当今之匪患,危害甚巨,当速剿之,臣受任一方以来,安逸日久,加之亦无开府之权,故而郡府之兵于匪患不过杯水车薪耳。臣斗胆请陛下,派雄师,遣良将,至臣封地之内,扫除盗贼,歼灭乱党,还民安乐——则臣与两地之民虽万死亦不能报陛下之隆恩也!
自匪患之后,臣亦想为陛下尽微薄之力,奈何臣年少无知,只图安逸,不思报效,加之臣无开府之权,府中之兵不过一千而已——故臣有心而无力也!臣痛定思痛,夜不能寐,臣上不能报陛下知遇之恩,下不能解百姓水火之苦,实愧对陛下手足之情,愧对先祖创业之艰,愧对先帝在天之灵!——臣每每念及于此,未尝不痛哭流涕也!
农,本也;商,末也。今朝商贾巨富,各州不绝,其所得之巨资何来也?臣窃以为:中多有官商勾结暧昧者。望陛下肃清巨贪,整顿吏治,吏治清则民清,民清则天下清,天下清——则吾大晋江山万世而永固也!
臣闻前汉纳贾谊之言而有文景之治,陛下才智绝于千古,盛德巍于尧舜,岂前汉之君所能比之?愿陛下思臣之言,体臣之心——则臣虽万死亦不能报也!
臣伏惟待命,再拜而书,统希鉴原。
上文已经说道,这司马曜也是聪明智慧之人,看见这道奏疏,心中叹道:“道子真是长大了,竟然也知道权谋了!也只有这样,朕才放心让你开府自治啊。”
正在司马曜感慨司马道子之时,忽听黄门喊道:“陛下,王侍郎于御书房外求见。”
“让他进来吧。”司马曜轻声说道。
“臣王国宝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国宝刚进御书房的大门,慌忙跪伏于地,大声喊道。
“卿不必多礼,速速平身。”司马曜笑道。
这时王国宝才缓缓起身,只见其面目俊秀,身长六尺,正可谓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貌比潘安,颜胜宋玉。”
“陛下此时传臣至此,必有要事相商,不知所为何事?”王国宝躬身问道。
“没有什么要紧之事,今日唤卿来此,乃是听闻卿才识过人,善文解字,朕今日偶有所感,作诗一首,请卿一览。”司马曜笑着说道。
“陛下圣迹,真是气贯长虹,笔锋遒劲,即使逸少在世,亦不能与陛下圣迹相比啊。”王国宝刚拿到诗贴,便朗声赞道。
忽然,那王国宝慌忙将诗贴奉于顶前,伏拜于地,大声哭道:“如今臣方知陛下之苦矣!可恨谢安,虽为国相,实为国贼!臣与其势不两立!陛下深居幽宫,国事政事皆由那谢安一人做主,可恨老贼!可恨老贼啊!”说完,其哭得更加卖力,抽泣不止。
“卿这是何故?谢公可是朝廷的栋梁之才!朕的股肱之臣啊!”司马曜一脸茫然的样子。
“陛下!为臣者,当辨善恶,分是非,知进退,明尊卑——此为臣之道也!自家父仙逝之后,那谢安独自一人把持朝政,所用之人皆是其谢氏族人,朝堂内外,无不乌烟瘴气,四海之中,无不民怨沸腾——此皆是其善恶不辨,是非不分也;再者,那谢安为己之权,竟然不奉陛下之命,而自募军队,环伺于京都,美其名曰‘北府军’,言是‘保陛下之安乐,图江山之永固’,可见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保谁之安乐?图谁之江山?——此不知进退,不明尊卑也!臣每每念及于此,不觉心如刀绞,悲痛万分!”那王国宝伏在地上,声泪俱下。
“卿何言如此?需知,谢公可是卿之岳父啊!卿此言若是流传出去,必会被天下士子耻笑为不孝之徒啊!”司马曜一副责怪的样子。
“陛下!那谢安不辨善恶,不分是非,不知进退,不明尊卑——实乃不义之徒,不忠之辈!臣窃耻之!陛下乃仁慈之主,对其不忍苛责,可臣却是铮铮铁骨之臣,至死都要与其搏上一搏,斗上一斗!”
那王国宝此时哭泣声渐小,语气渐渐严厉,随后又义正言辞地说道:“臣虽愚钝,亦知侍君当如父,君恩深似海,对陛下尽忠才是这天底下最大的孝道,故而那谢安虽是臣之岳丈,臣却以有如此不忠、不孝、不义之岳丈而深为己耻!”
“原来如此!只怪朕年幼无知!竟然被其蒙骗如此!卿,快快起来吧,卿之忠心真是日月可表,天地可鉴啊!”司马曜忙做恍然大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