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也可以临时种一些农作物。
当然,如果突发洪水,导致里面的农作物被毁,农民也只能自认倒霉……
在圩坝的保驾护航之下,道口县的农业生产,很快就迅速恢复了元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最近几年,全国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对建筑工人的需求极大,劳务费也是水涨船高。
相比之下,农产品的价格,尤其是主粮的价格,涨幅却非常有限。
久而久之,打工和种地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放弃种地,当起了建筑工人。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量土地被抛荒,无人耕种……
祁同伟站在土坝上,看着下方长满了杂草的农田,心里很不是滋味。
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背井离乡出去务工,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但民以食为天,我们国家有十几亿人口,如果粮食不能自给自足,这是非常危险的。
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是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让农民自愿回来种地。
问题在于,现在是全球贸易时代,国际粮价便宜的惊人。
相比之下,国内粮价已经贵了许多,很难继续大幅度提高收购价。
更何况,城市里也有不少低收入者,如果粮价大幅提升,势必会带动其他消费品的价格,使他们陷入困境。
站在大环境下,这是个基本无解的问题,即便是祁同伟,对此也无可奈何。
当然,改良的办法还是有的,那便是土地流转。
把被抛荒的土地集中起来,承包给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生产。
但根据祁同伟的前世记忆,土地流转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推广的并不顺利。
一是操作问题。
如果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分不清楚,容易出现矛盾和纠纷。
二是经营问题。
万一种植大户经营不善,造成亏损,会拖欠农民的土地租金,最终不了了之。
再就是人性问题。
有些无德的种植大户,他们租地不是为了种粮,而是为了骗取国家补贴,补贴拿到手里,地还是荒着。
有些农民看到种植大户赚了钱,可能会犯红眼病,跑去搞破坏,把种植大户逼走,最终两败俱伤……
……
虽然困难重重,但祁同伟并不打算放弃。
在他的人生信条里,写着四个大字:
事在人为!
土地流转有困难怎么了?
难道能比自己当年在紫溪村,白手起家更困难?
既然来都来了,就必须把工作推行下去。
不仅要干,还要尽可能干到最好……
祁同伟把现任道口县委书记郭林叫到自己面前,指着不远处的村子。
“郭书记,前面那个村子叫什么?”
“祁省长,那是浯口村。”
“那就把这个浯口村,当做道口县土地流转的试点村。
既然是试点,那么动作不宜过大,要秉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先在村里搞内部流转,让不种地的村民,把土地租给愿意多种地的村民,租金多少,让他们自行协商。
总而言之,绝不允许继续抛荒,否则的话,就按相关规定,强制执行。
你现在立刻过去,让村干部召开一个临时村民大会,把我的意思告诉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