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8章 李达康软硬不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达康的这番话,带有两层意思。

    第一,沙瑞金你别表扬我,我也不需要你的表扬。

    第二,沙瑞金你在背后指使钱治国,在常委会上炮轰我,让我没能进常委,现在又反过来对我进行拉拢。

    同一件事情,到了你手上,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结论,咋说咋有理。

    但我也不是傻子,不吃这一套……

    沙瑞金被碰了个软钉子,但并没有生气,毕竟李达康心里有气,发点牢骚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他换了个话题,说道:

    “达康书记,不要自责嘛,谁也还不能保证在工作中,一点错误都不犯。

    关键在于,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从你之前的工作经历来看,很显然是功大于过。

    98年,你到林城担任市长,干了三年多,大力发展开发区建设,把林城经济从全省倒数第一,追到了倒数第三。

    到了03年,你又回到林城当市委书记,四年之后卸任,已经把林城的经济提升到了全省中游水平。

    由此可见,你在搞经济方面,工作能力非常强,不愧为汉东省改革发展的一名大将。”

    李达康淡淡的笑了笑,回道:

    “沙书记,您对我的定位真准确啊。

    说句不谦虚的话,改革发展大将这个称号,我应该是当得起的。

    但实事求是的讲,我只是一名冲锋陷阵的将,和运筹帷幄的主帅比起来,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想当年,我到林城当市长,一开始并没有太大起色。

    直到祁省长被调到林城开发区,全权负责开发区工作之后,林城经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他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就将林城开发区的面积,从两千亩扩张到两万亩。

    并且亲自跑到省内外招商引资,拉回来大大小小上百家工厂,总投资近百亿,才彻底打开了局面。

    后来,我到林城当市委书记之前,曾经在吕州工作了一段时间,当时祁省长是吕州经开区负责人,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从林城市区到开发区,中间这一片新城区,完全是按照吕州新城区的模式搞的。

    开发区里的绿色食品生态产业园,以及高科技产业园,也都抄了吕州的作业。

    说白了,祁省长才是林城经济发展的奠基人,他当年提出的经营模式,一直沿用至今,造福了几百万林城老百姓。

    至于我和桂春同志,不过是具体执行人罢了,相对于功劳来说,主要都是些苦劳……”

    李达康说到这里,换了个口吻,继续说道:

    “沙书记,真的惭愧啊,本来林城完全可以发展的更好。

    但因为我挪用了巨额资金,用于塌陷区治理,导致祁省长找来的三家企业,没能入驻林城开发区。

    后来这三家企业,全部到吕州经开区去建厂了,都成长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头羊,年产值高达近千亿,相当于林城市年度总Gdp的四分之一。

    如果当时能够留下来,林城经济还可以往上走一走,甚至有机会成为全省第四。

    这件事情,钱治国同志也在常委会上提过,我再次向您检讨……”

    沙瑞金一连碰了两个软钉子,心情非常不悦。

    心道:李达康这个人,也太不识相了。

    但他转眼一想,又觉得很合理。

    毕竟李达康欠祁同伟太多人情,要想直接拉过来,难度非常大。

    不如换个角度,从高育良那边下手吧,他和李达康之间没什么恩情,反而曾经闹过矛盾。

    “达康书记,你两次任职林城,中间隔了一段时间,在吕州当市长,当时育良书记是吕州市委书记。

    我听到一个传闻,说你和育良书记在执政思路上有所不合,育良书记就借助祁省长的力量,把你赶走了。

    是不是真有这回事?”

    “怎么说呢?”李达康想了想。

    “确实有这么回事,但‘赶走’这个措词,有些不太恰当。

    育良书记思路清晰,作风稳健,而且他采取的执政思路,是祁省长建议的,融会贯通之后,几乎可以说是完美。

    我打心底里佩服,甘拜下风。

    到了林城之后,我得到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也干出了一点成绩。

    吕州的发展就更不用说了,已经成了全国的标杆,很多地方都在学习。

    事实证明,这是个多赢的结果,我赢了,育良书记也赢了,更重要的是,两市近千万人民群众都赢了。”

    李达康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继续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