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难:“这位赵大人,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假借本官之名,率军出境,擅离职守,你可知罪?”
赵知来拱手道:“总督大人,下官并不想如此,实乃情势所逼,大人有所不知,下官刚来井坪,城内被拆得一干二净……”
他将当初的境况描述一遍,还说城内人口全部都被迁走,赵知来那时真是无能为力。
后来听说陕西又闹饥荒,出现不少难民,他正好无人可用,就想将难民引过来,充实井坪城。
“大人,难民情势危及,下官只好一边派人禀明大人,一边先行一步,好解救难民于水火之中……”
赵知来细致地描述了一遍难民的惨状。
他表现得痛心疾首,如此一来,果然引起卢象升的关注。
跟赵知来探讨起难民的状况。
许久之后,当听到赵知来可以解决难民问题,卢象升选择就此揭过,不介意假借自己的名义。
但卢象升还是对赵知来敲打一番,省得他以后更加出格。
随后,卢象升又问起井坪城的事,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
赵知来就将他碰到的事,像遭遇蒙古骑兵,像那些伪装的步卒,都一一进行告知。
卢象升很是生气,他说,他老早就知道边军的猫腻,有人同北方暗中勾结,却不想居然如此明目张胆,为了一己私利,敢引来蒙古骑兵,围攻朝廷命官。
只是提到解决之道,卢象升又脸色凝重。
互市是朝廷定下的规程,因为明军需要战马,互市是不可或缺的途径。而且跟蒙古那边进行贸易,牵扯到不少势力,连卢象升都不敢轻举妄动。
只要边市存在,那背地里的交易就无法杜绝,此事只能徐徐图之。
卢象升说,如果一开始动作太大,引起地方势力剧烈反弹,导致边镇情势恶化,促使他们里应外合,那他的总督就会让陛下失望,他不想如此。
接着,卢象升郑重地告诉赵知来,他就是破局之子,希望赵知来尽快整顿周边势力,将附近几个边堡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就能掌握一些主动。
这件事正中赵知来的下怀,他本来就要扩张,而现在人口又多,完全可以控制周围边堡。
他只能在心里,对卢象升说句对不起,他是要完成自己的目的,他要争霸天下,跟卢象升的忠君思想不一样。
当然,赵知来也是想让大明百姓过得好,也不算违背卢象升的理念,算得上一种殊途同归。
至于崇祯,赵知来能够做出保证,他也算是可怜人,会对他进行妥善安置。
双方聊了一些相应的细节,话题就转到山西总兵的事。
对于王忠,卢象升那是嗤之以鼻,他告诉赵知来,会向陛下上折子,说明情况。
卢象升说,山西总兵王总不听号令,早已惹怒不少人。
而现在,一个边镇总兵带着五千人马,居然败给了文臣,对方还只有一千多人部队。
不出意外,此事肯定让崇祯恼怒不已,反而会对赵知来进行嘉奖。
品评完王忠,就是此次迎接难民一事。
赵知来一谈起山西巡抚吴甡,卢象升对他那是赞赏有加,尤其是听说吴甡敢冒险去往难民营地,这更是引起卢象升极大的兴趣。
于是追问了一番。
回忆当时的情形,赵知来一一告知,并同样邀请卢象升前往难民营地,对那些难民进行慰问。
对于这件事,卢象升当然不会拒绝。
于是赵知来给他全副武装。
而卢象升对这些物件很是好奇,不过,他的定性很好,并没有露出惊讶之情。
进了难民营地,赵知来突然别出心裁,想让卢象升喊话,向难民喊话。
不过,赵知来并没有使用扩音器,而是让好多卫兵跟在一旁,齐声重复总督大人的喊话。
不使用扩音器,主要是它在军中也是利器,怕卢象升看上这玩意,提出索要,赵知来都不知道如何拒绝。
那一边,卢象升的讲话很接地气,对难民进行宽慰一番,并且保证粮食供应。
而难民一见到总督,气氛就很热烈,再听到粮食一事,更是进入高潮。
等到此事结束,卢象升就要离开。
最后还嘱咐赵知来,不要想着钻营,努力治理好辖区之事,那才是根本。
随后,卢象升匆匆离去,就像他匆匆而来一样。
对于卢象升的嘱咐,赵知来瞬间懂了,那是不喜欢他去送礼,只是话又说回来,西洋钟在此时,那真是不同凡响,看样子,卢象升也不是不喜欢。
卢象升走后,难民工作进入尾声。
薛秀才将人口统计完毕,告诉赵知来,难民是五万多人,连同井坪原先城民,现在人数是六万左右。
下面,就是赵知来与下属进行讨论,如何在各个边堡进行安置人口,以及如何进行军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