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徐温的死,意味着杨行密时代的正式谢幕,吴国也迎来了新生的力量,吴国朝中大权落入到徐知诰手里,朝中曾经跟随徐温的人很多投靠了徐知诰,而在金陵,徐知询暂时代管徐温的职权。半年后,徐知诰在宋齐丘等人建议下向杨溥提出称帝之事,徐知诰说:
“我王,如今吴国万象更新,朝局稳定,百姓安乐,社会富足,四方颂扬,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此时正式我王称帝的大好时机,望我王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早日登基。”杨溥一听,心想这不是之前徐温的意思吗?徐温让自己的哥哥建国称帝,哥哥用建国不称帝来拖延,现在吴国已经建国了,自己是吴国的王,没有别的可以拖延的东西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不同意徐知诰还有下次,或者下下次,反而会激怒他,杨溥想了想说道:
“既然民心所向,朝中又非常赞同,那本王也应该顺民意,就有劳徐大人了。”
“恭喜我王,我王放心,臣等必将登基大典办的风风光光的,让四方看看,我吴国如今是繁荣昌盛,君臣一心,百姓富足安康的新气象。”
不久杨溥正式即皇帝位,追尊杨行密为武皇帝,杨渥为景皇帝,杨隆演为宣皇帝。而徐知诰被封为太尉,徐知询被封为辅国大将军、金陵尹,代徐温治理金陵,徐温四子徐知谏在徐知诰的安排下做了镇南军节度使。在徐温的几个儿子中,徐知谏是与徐知诰关系最好的一个,当年要不是徐知谏保护,徐知诰可能都死在徐知训手里了。
徐知询当上金陵尹后吴国局势逐渐形成三派,一方是广陵派,以徐知诰为核心,成员有宋齐丘、周宗、马仁裕、王令谋、孙忌等;另一方为金陵派,以徐知询为核心,成员包括严可求、徐玠,还有幕僚周廷望等。而第三派就是以杨溥为核心的杨氏旧将,不过那些旧将也都到了暮年,再加上杨氏政权旁落,他们无心再争夺权利,都在自己的驻地尽量保持中立,置身于二徐斗争之外。尤其是杨溥不好站队,一旦站择错了就将招致祸端。当然了,他想坐山观虎斗,更希望二徐能两败俱伤。
徐知诰作为太尉走到了吴国权力的中心,就在此时正室王瑛病逝。看着这个自己并不爱,却又陪伴自己十多年的女人离去,徐知诰心里还是免不了难过。王瑛身体一直不好,当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王戎才让宋福金作为滕妾一起嫁过来的。说起来还得感谢她,要不然自己和宋福金可能就不能在一起了,这么多年自己给她的爱太少,虽然没有给自己生下儿子,但看着女儿一个个活泼可爱,徐知诰突然觉得有点愧对她。王瑛死后,徐知诰立宋福金为继室,如今她给徐知诰生了四个儿子,看来宋福金真是有旺夫的命啊!
二
再说徐知询,自从当上了金陵尹后变得信心满满,因为他手握重兵而且占据有利地形,所以一心想取代徐知诰掌握朝权。再加上徐知询认为自己是徐温的亲儿子,大哥不在了,自己就等同于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而徐知诰只是养子,靠着自己父亲的提携才有的今天,理应让位给自己。徐玠由于之前计划破产,一直憋着一口气,他时常在徐知询面前说:“徐知诰野心甚大,心机很深,早晚会对付你,你得早做打算啊!”不过徐知询对徐玠的话不以为然,他觉得徐玠是夸大了徐知诰的能力。
徐知诰现在很为难,徐知询不可能归顺自己,自己也不可能归顺于他,两个人势必会有一场争斗。小时都在徐府长大,徐知诰很了解徐知询,他是个好高骛远、言过其实的人,除了脾气不像徐知训那么暴躁外,没有过人之处,因此对付徐知询,徐知诰是很有信心的。但徐知诰对徐家是心存感恩的,他不想出现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而且他答应过徐夫人要照顾徐家诸子,他与徐夫人的对话有如昨日还在耳旁萦绕。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