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问题对于一个古代的年轻人来说太难了。他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去问自己的徒弟,他肯定也没有答案。
果然,严纪海想了半天,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才期期艾艾的答道:“这个问题,我也想不明白。总之我觉得需要有识字的人带领这些老农才可能有些成果。就像刚才,师傅要是不告诉他们黄瓜还要授粉,这些老农永远也不会知道,那样的话,这个大棚的黄瓜几乎就要绝收。种田也是同样的道理,不仅要懂得施肥、浇灌、除草,还要懂得庄稼的其他性状,才能获得高产。”
何志远又赞许的点点头,看来这个孩子对于种庄稼还是有些心得,在读的同时,没少帮家里干农活,否则不可能说出这些道理。是以,他称赞道:“你说得没错,看来你这次陪师傅出来,是有收获的。种庄稼施肥、浇灌、除草都是有道理,有讲究的。比如说施肥,一般的老农只知道施粪肥,庄稼才能长得好。其实庄稼生长还需化学肥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氮、磷、钾三大元素。”
严纪海听到这里有些懵逼,然后诚实地说:“师傅,您刚才说的我没有听懂,什么是化学肥料?什么是氮、磷、钾三大元素?”
“这方面的知识,你只要读读我编写的化学这本就明白了。现在和你解释不清楚
。”何志远又接着说:“其实施肥不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最主要办法。最主要的办法是育种,只要培育出高产的粮食种,才是增产的关键。而育种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懂得庄稼的各种习性。这些知识都需要读才能获得,不识字的老农是无法完成育种的。”
严纪海认真的听完何志远的解说,然后又问:“师傅,您刚才说的育种,是不是就像刚才给黄瓜授粉一样。在不同的植株之间交叉授粉,庄稼才能长得好,颗粒就饱满,产量就能提高?”
其实何志远对于育种知识可以说一窍不通,他所知道的只有后世的袁隆平他老人家搞得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产量达到一千多公斤。而现在的水稻产量最多也只有三石,相当于二百七十多公斤。与后世相比,有差不多五倍的差距,所以何志远才有把握说能让粮食产量达到五石的水平。
但对于如何育种,他却不能给眼前这个徒弟一个具体的方法,只能含糊的说道:“和你说得差不多,不过水稻和小麦都是雌雄同株,所以异株授粉并不那么容易。只要选取长势良好的两株作物,进行异株授粉,只要能成功授粉,就有可能获得良种。再经过几代培育,等习性固定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种,产量也就能提高了。为师对这方法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大致猜测。”
严纪海点点头,似乎懂得了这其中的道理,思索片刻,对何志远说道:“师傅,学生想去育种,等培育出水稻或小麦良种,为百姓、为朝廷解决粮食问题。”
什么?这才跟了师傅半天时间,就想离开师傅,自己去单飞!有这样的徒弟吗?我可是想把你放在身边当几年的童的,何志远心中一阵郁闷。
但转念一想,他要是真有这个兴趣与决心,说不定几年以后真的能培育出作物良种,那比在我身边当个童贡献大多了,如果能成为明朝的袁隆平,那对这个世界的贡献不亚于开疆拓土、平定战乱的大将军。与之相比,找个童那就简单多了。
不过现在他虽说有一腔热情,但基础科学知识欠缺,对于现代植物学也没有任何知识,这种情况下去搞育种,也是困难重重的。虽说何志远自己这方面的知识也相当匮乏,但总比这个的时代的人懂得多。
于是他说道:“你有这种想法,为师非常欣慰。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你现在的掌握的基础知识太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本学派的其他知识才能进行育种,否则只会事倍功半。为师准备写一本关于植物的著作,就由你来整理我的稿。等你读完这本以后,就会懂得许多植物的习性,对于庄稼管理、育种都大有裨益。你可愿意?”
“师傅,我愿意!”严纪海激动地说道。
(本章完)
大明小人物
大明小人物
还在找"大明小人物"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易"?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