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何志远与他的徒弟又去了火器厂和军营,这两个地方都非常忙碌,尤其是火器厂内,百多名工匠都在加班加点的制造遂发枪,十台机床全负荷运转,工人都是一天两班倒,人歇机床不歇。.一直在不停的钻孔,刻膛线。
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磨合,这些工匠们逐渐熟悉了机床的使用方法,生产效率也就慢慢提高了。第一批三百支遂发枪已经交付给千户所,第二批的三百支正在加紧生产,现在平均一天就能生产五十多把遂发枪。照这个速度再有三四天的时间就能再交付三百支。
与火器厂相隔不远的马亓山千户所的军营现在已经基本建成,招募的新兵已经在老兵的带领下开始训练,这些新兵当然是还是先队列开始训练。徐堂义年轻时在军队里是夜不收,所谓的夜不收,相当于现代的侦察兵,个人素质都非常好,各种兵器都能使用,当然也包括火器。所以这些从家丁队转过来的老兵们每人一把遂发枪,由徐堂义亲自训练三段击。
那些新兵看着老兵都人手一把枪天天“呯呯呯”的练习,当然非常羡慕,但现在兵多枪少,不可能先发枪给他们,即使枪够用,也要从最基本的队列训练开始。为了能够早日像老兵一样练习射击,这些新兵训练更加积极了。
冬天白天短,一天时间何志远走马观花的匆匆看了一遍火器厂和军营,发现这两处都已经走向正规后,他也就放心了。
现在他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最紧迫的就是和孙老板去沂州煤矿,把那些渗水的煤窑买下来,最好再买几座正在开挖的煤窑。
次日大清早,何志远让严纪海驾着马车,沿着官道一路向南。直奔十字路镇而去。
十字路镇是莒州最南端的镇子,它的南面与南直隶的淮安府相临,西面不远便是沂州府。现在的何家镇正好是在莒州城与十字路镇的中间,两边都相距五十里。
由于水泥路已经修通,所以这一路走得非常快,不用半个时辰便到了十字路。
到了约定地点带上孙老板,继续驾车西行,路就没有那么好走了,这条官是沂州与莒州的官道,但被来来往往的大车压的坑坑洼洼,马车自然就慢了下来。
孙老板坐在马车上对何志远说:“从这里到沂州城是八十里路,这条路被拉煤的大车压得很不好走,赶到沂州城差不多要两个时辰。从沂州再到罗泉庄镇的煤矿还有三十多里路,那条路被煤车压得更不好走,也要走个把时辰,所以咱今天到了罗泉庄也差不多天黑了,要到矿上去就得明天了。”
何志远答应一声,心中暗想,这路不好走,还不是因为像你这样的老板压得。
到了沂州城,还真像孙老板说得那样,整整用了两个时辰。找了一个饭馆简单吃了个午饭,稍事休息,马上又开始赶路。
越往南路越难走,拉煤的大车反而越多,路两边房屋越来越密
集,衣衫褴褛的行人也开始多了起来。
孙老板开始介绍道:“罗泉庄早在永乐年间就有罗姓人在此立村,因附近多泉水故得名罗泉庄。北宋年间,峄山县发现了煤矿,当地居民就开始挖煤。峄山县离沂州很近,后来沂州百姓也在当地寻找煤炭矿脉,终于在沂州西南发现了煤矿。不过那时开采规模并不是很大,金元时期,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这里的煤炭开采也就中断了。直到永乐年间,为了开采煤炭,有罗姓人在此居住,随着煤炭开采的越来越多,村子也就越来越大,就有了现在的罗泉庄。”
何志远点点头,这时他看向车外,已经能够看到远处屋舍如鳞。看来这里因为煤炭,才形成一个热闹的村镇。
太阳西斜时分,他们才到罗泉庄,只见这里并没有想像中成片的煤栈,倒是窑子比想像中要多,虽说门面不咋地,但名字却非常响亮,什么赛西施、秦淮女、扬州瘦马等等,一个比一个夸张。至于里面什么样子就不得而知了......大街上更是脏乱差,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就连天空也是如此......
孙老板有点自豪地说:“别看这里叫罗泉庄,其实这是一个有着上万人口的大镇子,几乎全是外来的流民,真正的本地住户也就一千多人。镇子上这些饭馆、商铺、客栈、牙行都是本地人开的。”
“上万人口,看起来觉得没有这么多人啊。”何志远反驳道。
“这里是那些煤窑东家们、帐房先生们住的地方,要找他们谈买卖也在这里。”孙老板捂住鼻子介绍道:“挖煤的工人都住在矿上,有作头们看着,一个月都难得来这里一回。只要矿上发了工钱,这里人就多了起来,那些窑子尤其生意火爆!”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