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北京城内弘治皇帝对朝邑地震谣言作出决策的同一天,周拂来也来到了扬州两淮巡盐察院署(简称盐院)。
前任巡盐御史苏建耕早已在署内等候他的到来。他之所以还解职后还要在这里等候新任巡盐御史到来,这是因为巡盐御史的权力很大,所要管辖处理的事情很多,有许多事情需要交接。
明朝初期,巡盐御史只不过是一个正九品的小官,后来逐渐被抬到正七品。官阶不高权力却极大,甚至其权力超过了原有的官阶。起初时,巡盐御史只是对盐务的考核管理,到后来逐渐拥有对官员的处罚权力。这种权力来源于朝廷对盐务工作的重视和全国各地盐政的腐败,导致朝廷不得不赋于巡盐御史更多的权力,以减少朝廷盐税的流失。
巡盐御史成为各运司上下官员三、六、九年考核结果的决定者。最后,巡盐御史不仅拥有考核权,还拥有一定的执法权。对于未能完成“额课”的各盐场的盐课司官吏,巡盐御史有权直接“停俸、杖追”,对于地位较高的运使、分司官员,小事直接停俸,大事则奏闻请旨并追问。至成化年间,巡盐御史还获得了对于都转运盐使司上下所有官员的考核权。不难想象,在巡盐御史拥有考核权之后,运司大小官吏为了自己的仕途,害怕巡盐御史在纠举和考核时与自己为难,不免小心侍候,甚至曲意逢迎。
即使遇到官员级别高于巡盐御史,只要他胆敢破坏盐政,巡盐御史同样可以弹劾,那怕是朝廷高官照样可以弹劾。
久而久之,巡盐御史从考核官员到管理盐务,权力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盐务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对于所辖区域的河道管理也成了巡盐御史的权力范围。所以后来的巡盐察院署又叫盐漕察院署。
总之一句话,在巡盐御史的权力高峰期,巡盐御史拥有与盐务有关的所有权力。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巡盐御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盐业监管者,而原有的都转运盐使司,在缺乏巡盐御史督理的情况下,已经不能独自完成盐务管理的任务了,巡盐御史一旦缺任,盐业系统将不能正常运行。
在此其中,盐都司转运使的权力也一步步被剥弱,逐渐沦为巡盐御史的实质上的下属。
弘治年间,正是盐司与盐院两方权力此消彼长的阶段,正处于两者权力的拉锯阶段,双方之间难免形成权力碰撞。
两位巡盐御史在签押房内交接完政务以后,苏建耕将闲杂人等支出,周拂来知道有些事情是无法落在纸面上交接的,只能口口相传。
是以周拂来坐下静待他的下文,苏建耕喝了口茶,对周拂来说道:“周大人,本人的政务已经交接完毕,还有些事情需要口头向周大人说一下。”
周拂来微笑道:“苏大人请讲,本官洗耳恭听。”
“周大人一定听说过莒州粮船一案吧?”苏建耕问道。
“有所耳闻,但所知甚少。”周拂来心中一动,此案果然有蹊跷。
“两天多月前,莒州知州的一位长随曾经来找过我。据他所说,淮安盐司同知曾经知会淮安府衙刑房,要求延期审理此案。待我行文督促后,几天时间便匆匆结案,而且还以误会为由无罪放人放船。”
“苏大人是怀疑莒州粮船有走私食盐之举?”周拂来问。
苏建耕摇头说道:“不不不,我是怀疑淮安分司的行为太诡异。扣船抓人的是他们,拖延不审的是他们,扣下粮船不搜也是他们,匆匆结案放人放船的还是他们。凡此种种,不都透着诡异吗?这很不正常!”
周拂来不知道面前这位前巡盐御史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也不便多言,只是静静的听他说,并没有接他的话。
苏建耕见周拂来没有说话,就继续说道:“据莒州那位长随说,扬州盐商陆杰与淮安分司相互勾结,大量走私食盐。并且他还怀疑莒州粮船案与陆家有很大的关系。”
“大人所说的这些可有证据?”周拂来问。
苏建耕叹息道:“本人刚听闻此事,准备着手调查时,北京那边传来消息,要我提前卸任回京,所以此事就搁置下来。”
“本官明白了。”周拂来谨慎的回答道。他并没有马上表态,因为谢大人曾经嘱咐过他,此案要秘密调查,对盐院的大小官员都不要相信,当然也包括已经卸任的苏建耕。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苏建耕没有倒在糖衣炮弹之下!
苏建耕看到周拂来如此态度,心里便明白了。从此刻起他已经不是巡盐御史,周拂来才是真正的巡盐御史,至于他怎么做那是他的事,与自己无关。当然他也不会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听。
想明白了这些,他便起身告辞,带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