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若凇想到席蓉刁蛮霸道的性格,如果卓若凝当时提出来,她肯定会倒打一耙。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转念道:“那些公子们在远香堂开诗会,去了肯定会让你写诗,我猜左不过那几个题目,不如我作几首你先记着,万一到时候卡壳作不出来,好歹能顶一顶。”
“好啊。”
卓若凇以当季的花、树、景还有今天的寿宴各作一首诗,让她尽量背熟了。
卓若凝背得火气直冒,抱怨道:“这也太奇怪了,你们读书不是吟诗作赋就是练毛笔字,这对社会进步有什么用啊?我真弄不明白,这里的人为什么这么爱作诗?”
卓若凇一愣,没想到她会问这样的问题,她就从没怀疑过。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皇上和功臣勋贵都曾是穷苦人,他们用武力打下这片江山,却不能用武力治理天下,所以要求子孙读书。到了我们这一代,就形成这样空前学习热情高涨的局面。读书人不切磋诗文,那比什么呢?”
她一说卓若凝就懂了,大朗朝建国才十几年,社会秩序还在缓慢建设中,随着战事平定,国家经济恢复,皇上需要治世之臣,开始打压那些因战功享受特权的勋贵。武将的地位也越来越弱,文臣开始在朝中大放异彩,功臣名将们想要延续家族的繁荣,必然要顺势而为,培养符合朝廷和社会要求的后代。
现在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儒学,其他学科属于偏门,只要是于考科举无益的东西,很少有人会去学的。
“我是觉得,席蓉这么大个人,都订婚了,生理卫生完全不懂,连人是怎么怀孕的都不知道,看样子,连江都郡主都相信诅咒能使人怀孕,太不可理喻了。”
卓若凇笑道:“女子一般是在出嫁前夕,母亲才会教那些道理。别光说她,好像你挺懂似的,难道母亲已经教过你?”
“这是常识啊,就算不教,自己看书也会懂的吧。”
“哪有这样的书,就算有,那是姑娘家能看的东西吗?”
卓若凝对历史知之甚少,想了想问:“我听母亲说不能随便见外男,远香堂里那么多外男,咱们过去合适吗?”
“按照女四书上的规定是不合适的,不过前朝是外族当政,民风开放,没有男女大防一说,汉人慢慢也跟着改变了一些观念。听说现在有些官员提议恢复汉家伦理道德,皇上也批准了,实际推行过程中却阻碍重重,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男女当众比试技艺,是很平常之事。若是孤男寡女独处,自然是不行的。”
卓若凝点头表示懂了。
说着话,前面就是远香堂,过堂风带来男女说笑声,卓若凝的手突然被捏了一下,回头见卓若凇温柔的冲她笑:“这回可要好好表现,你的名声是否能恢复,就看今天了。”
“放心,绝对不会让人看扁我们卓家的姑娘。”
郑国公府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靠山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挂着竹帘子,帘子卷起来时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
厅里面的陈设精雅,正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