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58、人,凭什么自称“高级动物”?
顾雪林(京城翎管王)
我知道,一看到题目,很多人先是哂笑,然后就会跃跃欲试,想要批判之。
别急,听我慢慢道来,看完了你再批判也不迟。
人,是一种动物,大家没有意见吧。你先别急着说“高级动物”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人类自封的,没有经过动物界的集体讨论,也就是说,没有别的动物承认!
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都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你也别以为找到挡箭牌了,我告诉你,社会性动物多着呢,如:蚂蚁(地球上的蚂蚁比人类多!)、蜜蜂(世界上的蜜蜂也不比人类少!)......
所以,也有学者认为:“人是一种尚未确定的动物”,因为“人”这种动物是未完成性的与不稳定性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叫阿诺尔德·格伦,格伦着有《人,他的本性及在世界上的地位》(1955年波恩版,不知是否有中译本?)格伦认为:“人才从动物世界中分离出来,还不具备动物的适应性,没有动物的优越性。”
尽管我们很难认同和证明格伦说法的正确性。但是,人和动物相比:人在体力上比不上老虎;在速度上比不上兔子,在攀登上比不上猴子,嗅觉不如狗......人的皮毛稀少、牙齿不尖利,嗅觉差,听觉不灵敏......可是,最终,人成了这个世界的主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早在古代,我国远古哲学家荀况就指出:“人是‘力不及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荀况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了问题,但是,现代动物学证明,能群的动物多的是,如蜂、蝶、鸟、蚂蚁、狮群、牛群、角马群等......
当然,荀况所说的“群”就是指社会性。社会性是指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一个社群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社会的组织与管理,其中包含了一个因素,这就是“文化”。
波兰裔的美国人阿弗里德·柯日布斯基认为:“人与动植物的区别,在于文化。”植物的根生长在土中,它是难以移动的,植物的生存只能依靠从根部吸收营养,柯日布斯基称之为“联接能量;动物比植物进步,动物能在空间中自由移动,能在空间中寻求食物,从而获取营养。动物除了‘联接能量’外,还有一种‘空间联合体’的能力。”
而我们人就更加进步了。1953年,日本人早川一荣在英文版(不知是否有中文版)的《语言、意义与成熟》一书中写到:“人能用语言传授经验,从而在时间上能跃过时代,上承祖先,下启后辈,这是其它动物不能办到的。因此,人有超越肉体的‘遗传’途径,这就是文化。”可见人之成为人,是和文化不可分的。
文化的的范围很广,包括宗教、语言、哲学、价值、社会规范等。一般来说,文化可以分成3个系统,一是意识系统,如哲学、观念、价值、信仰等,即人们学习如何判断行或不行的方法。二是工艺系统,诸如技术,技能等。即人们学习并有能力从自然环境中生产所需物品。三是组织系统,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社会组织与管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