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209、《夜谈——“低质量的社交比不过高质量的独处”》
作者:顾雪林
这些年,常听一些年轻女记者谈到:“低质量的社交比不过高质量的独处。”开始我并没与在意,以为,这些女记者不过谈谈而已。
谁知,近日我才知道,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在实践中的事。我略有些惊诧!
这些年轻的女记者的个人条件都很好,有房(自己买房或租房)有车,为什么会选择“独处”?什么叫“高质量的独处”?
首先,“高质量的独处”也许是因为有了网络,把年轻人,从电视机前,带到了电脑或手机前,刷屏不止。
其次,有了个人的空间(住房)。
第三,年轻人的工作节奏太快,很累,需要独处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
互联网的天地太广阔了,信息太丰富了,每天都在变换,有如生活的万花筒。别说会吸引年轻人,很多老年人,还不是电脑上网或手机刷屏,乐此不疲。
网络,打开了人们社会交往的另一个空间。
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总是守在收音机旁,听广播。
改革开放初期,彩电进入一些家庭,看电视,成了老少咸宜的事。
21世纪初,电脑大幅降价,开始进入家庭,上网,吸引了几乎所有年轻人的目光,导致街头的网吧,开了一家又一家。
近几年,手机的功能大大改善,价格适中,尤其是上网功能强大后,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再加上拍照功能的大大改善,替代了照相机;收付款功能的改善,替代了纸币;如今,又可以替代公交卡、身份证、医保卡等等。还在“新冠”时,绿码黄码,成为所有人出行的必备!
如今,年轻人上班要跑工勤,城铁或公共汽车,疲于奔命,成为有车一族,还要过几年,每天上班,回到家里,累得连外卖都懒得叫。
你让今天的年轻人,吃了晚饭去跳舞,太累;唱歌,毁嗓子;看场电影,没什么吸引人的片子;交个异性朋友,不见还好,见了还不如不见。于是,很多人都成了家蹲一族,在家里看看手机,上上电脑,想听什么歌,一键就成;想看什么片子,一搜就可。
呵呵,谁还黑灯瞎火的出门啊!
如今的电脑和手机,就像我们当年的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
如今的手机,就像我们当年书包里常备的信用卡、身份证、公交卡、医保卡......
实在不能怪年轻人,老年人如今出门的人也少了,大家都成了家蹲一族。新冠3年,更是如此!
社交,从现实中,平移到了互联网上,先是各种聊天室,之后是博客、微博、微信、视频,,,家里的电话机都拆了!
套用一句电影台词:“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互联网太强大。”(“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共军太狡猾”)
人们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社会生活也是这样,新发明和高科技,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老一套的活法,今天不灵了!
不一定要到现实中去交友,也可以交网友;电影院、歌厅、舞厅和网吧,渐渐地都会退出历史舞台,不再成为社交生活的必须!也许只会出现在人们需要仪式感的时候,去一下。
不管今天的家长们愿意不愿意,生活就是这样,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要相信年轻人,他们总会生活得里比我们好。
年轻人的脑子没有被驴踢了,怕是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要学会与时俱进。
就像大家现在看我写的文章,在家喝着茶或咖啡,躺着就可以看了。完全不必约我去茶楼或咖啡馆。
回首往事:人们曾惊呼:港台歌曲软绵绵的,会让我们的青年人丧失斗志。几番较量,如今有了“通俗歌曲”之称。
人们曾惊呼:电影院改造出了很多小放映厅,想干什么?结果,小放映厅风靡全国,带来了年轻人看电影的热潮。
人们曾惊呼:要那些歌厅、舞厅、游戏厅、网吧干什么?会消磨年轻人的斗志。结果,年轻人的斗志没有被消磨,还获得了精神放松。
人们曾惊呼、惊呼、惊呼!,,,每到一个社会转型时,社会生活发展时,总有一些人,像九斤老太,喋喋不休。
然而,社会继续飞速发展着,没有时间理会那些生活的颤音!
3年新冠肆虐,让人们从社会生活,变成了家蹲生活,虽然憋屈些,但也活得很好。
看,各种新的生活方式向我们迎面扑来,拥抱它吧!
正所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23年1月12日凌晨3:11分;2023年1月13日凌晨2:58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