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别致。
书桌旁,立着一个戴着三山帽的太监,长得是俊朗潇洒,透着一番大气,只是苏湛看来很面生。
朱棣见纪纲进了门,笑道:“纪大人,来看看郑和给朕带回来的香料,真是奇香扑鼻。”
苏湛听言顿时明了,这旁边的圆润太监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和,不禁又多看了两眼,说实话,这郑和长得倒不像太监,很是英俊,脸型有棱有角,额宽耳阔,身形魁梧。此时听到皇上言语,咧嘴一笑,唇红齿白,声音英朗好听。
纪纲像模像样地上去闻了一闻那香料,道:“确实如陛下所云。”
朱棣满意地收回香料,顶着满额头汗,拿起折扇使劲扇了扇,道:“这天气真是热。”随即看到纪纲身后的苏湛,道:“这就是前些日子你差去武当的?”
纪纲恭敬回道:“正是,此人叫做苏湛,现为百户一职。”
朱棣点点头,挥了挥手,苏湛赶紧上前又行了个礼,道:“臣苏湛拜见皇上。”
“免礼了,”朱棣说道,“武当山乃天下道教之源,可惜朕几次都未曾能见上张天师一面,颇为遗憾。朕已经安排准备在那武当山天柱峰顶上造一座鎏金铜亭,以期能获得张天师眷顾。”
苏湛明白,朱棣所说的张天师就是张三丰,此时答道:“金殿不仅可反映道教昌盛,而且能给世世代代后人留下宝贵财富,我大明千秋万代,让后人了解当今生产造物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功德无量。”
苏湛自然知道大明当然不是千秋万代,虽然算是个长久的朝代,但是也不过是几百年,只是这武当金殿在几百年之后仍能保存,成为旅游胜地,为当地创收,为后人留下明朝科技的一点印证,这倒是真心话,也不算得什么撒谎扯皮。
朱棣本来在心中未曾期冀苏湛会说出什么,他最近和朝中大臣成天打嘴皮子仗,自己要往东,大臣非要往西,正烦恼着。就比如这建造武当金殿的事,许多大臣都趁机参上一本,说是铺张浪费、徒劳无功的事,这苏湛虽是初次见面的小官,却能了解自己的心事和心思,很不容易,这才又仔细看了看他。
苏湛的小脸净透如瓷,满目清气,让朱棣看得也是神清气爽,不禁笑着对纪纲道:“你的手下也是嘴甜,和你一样。”
纪纲忙道:“他不过是说出实情罢了,陛下英明决策,真是天下苍生之福啊!”
朱棣低声笑了两声,又转目看着苏湛,道:“这郑和也在这,苏湛你说说,这出洋有什么好处没有?”
苏湛没想到自己的一时马屁还惹来这么些问题,只好硬着头皮继续道:“陛下英明,郑大人远下西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时地利人和之事,展示我大明国威,引来万国朝贡,传播中华文明,加强他国对我国崇敬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斯盛举,后世万万代代必引为典范,歌功颂德,确为无量功绩!”
朱棣抿嘴笑着,道:“你还真是能奉承!”朱棣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比吃了蜜还甜,乐得开了花,他派郑和出海寻找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建文帝,每次郑和出海,朝中的大臣的奏章就堆积如山,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能有苏湛这样的大臣体贴入微该有多好啊!
朱棣很是喜欢听苏湛讲话,又逗他道:“怎么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又何为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