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阁老听到姬启要以当前机政要事来考较姬煜,纷纷来了兴趣,都猜测起来。毕竟目前称得上是要紧又难以解决的事情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件。
黄正哲突然收起笑容,皱起眉头。自语道:“难道是那件?”
杜晦明听到黄正哲的自语,问道:“正哲,你猜出陛下要说的事了?”
黄正哲拿起了桌上的一个文案,递给了杜晦明。
“我也只是猜测,杜老不必当真。听听陛下说的,不就知道是什么了吗?”
杜晦明接过文案,脸上的皱纹紧紧的挤在一起。
“要是这个的话,可不太好办啊!”
这时,姬启说话了。
“姬煜,你可知道数年前我大周反攻金朝,吞并金地一事?”
“儿臣知道。”姬煜疑惑地回答道,心想自己还知道这是父皇你登基以来最大的功绩呢!说这个做什么?不能是和我炫耀吧?然后激励自己?这么肤浅的吗?
姬煜等着姬启的下文。
不知道姬煜脑中对自己的编排,姬启继续说道。
“在原本的金地和漠北城以东的地方,战火烧了两年啊!这对百姓来说,是巨大的灾难。以致于不少人背井离乡,逃离故土。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来到了京城。就是容昌坊那里,那里的百姓,十之八九都是东北方向逃离战火而来的百姓。”
听到姬启提起这件事,四位阁老十分惊讶。杜晦明低声对黄正哲说道:“嘿!正哲,还真让你猜中了!真是这件事!”
姬启说道这里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本来的难民数量虽然不少,但还是在京城的接受范围之内的。可是在金地,因为之前打仗的原因,现在缺少防范匈奴的手段。以至于越来越多的百姓不堪忍受匈奴的袭扰,逃到京城,到了现在,已经超出了京城的最大承受范围了。而寒冬将至,若是不能拿出一个有效的处理这些百姓的办法,怕是有一多半的人,都挨不过这个冬天啊!”
“所以,朕要问你的,就是如何帮助这些百姓度过这个冬天,甚至于是长久的安顿他们!”
几位阁老都同情的看着姬煜。关于这件事,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在内阁商议,都进行了不止一次,可却是没有一个办法能真正的有效。这是当前最为紧要的事。
姬煜听完,没有立刻作答,沉思起来。
这还真是一个难题啊!京城已经装不下这些人了。那就得想办法把他们迁出去。去哪里好呢?荆州?兖州?……哎,对了!
姬煜思忖片刻,想到主意,原本凝重的神色放松起来。对姬启回答道。
“父皇,可以将这些百姓迁出京城。”
“怎么个迁法呢?”姬启等着姬煜的下文。
“既然他们本身就是金地的百姓,就将他们送回金地。采取征兵入伍的办法,挑选其中青壮年,给他们发放棉衣,武器……,让他们驻守金地。在我大周内新添一个第四城。在金地建造一座城池。化军田制为军工制,由这些入伍新兵来建这座城,也不能再叫金地了。要消除这些百姓内心金民的身份,让他们逐渐认同我大周,成为我大周子民。就以新建城池为名。嗯……,就叫石州城如何?”
“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陛下,臣有话说。”尹华藏在一旁上前,对姬启行礼道。
“准!”
听到准许,尹华藏又扭身对姬煜拱手说道。
“五殿下有所不知,这些百姓基数庞大,就算是只取青壮,恐也有四五万人,军饷,军装……都是问题。而且,臣有一事不明,还请殿下解惑。”
“尹大人请说。”
姬煜转头对着尹华藏说道。
“建城非是一朝一夕的事。金地一直饱受匈奴的袭扰,而且匈奴人善战,就区区四五万人,还是新兵,如何阻挡匈奴的进攻呢?”
尹华藏的担忧并非空穴来潮。这几年来,大周的国库几乎为空,全靠江南的几个富饶之地支撑。两年灭金,代价就是将大周近百年的积蓄挥霍一空。
姬煜回礼,然后回答道。
“可调一些漠北军,一是阻挡匈奴,二来嘛,也算是监军。”
“至于钱这一事,也好办。父皇,儿臣听说在金地铁矿资源极为丰富,可是真的?”
姬煜话题一转,说道铁矿,向姬启问道。
“不错,除了铁矿,还有一座金矿。可我大周目前并不缺少铁矿,而且也没有人手去开采这金矿。只能先放在那里了!”
姬启说道这里,满是遗憾的语气。
“父皇,那些百姓,不就是人手吗!征青壮入伍,他们的家人也就会跟去石州城。由他们在石州城附近耕作,朝廷可减免几年赋税,鼓励百姓耕作。开采矿产也由这些入伍士兵去做。”
“至于军饷,如果父皇放出要开采矿产的消息,我想那些商人,会愿意承担这些费用的。如果父皇想将这些利润抓在自己手里,儿臣也有办法。”
听到这里,四位阁老与姬启都已经十分惊讶了。虽然姬煜只给出了一个大的方向,具体怎么实施还需要朝中大臣的多次商榷,最后才能敲定下来。可这些方法确有可行性,而且……这恐怕是对这些百姓最好的处理办法了。没想到这年幼的五皇子,竟然真的提出了办法,解决了朝中数百大臣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姬启又好奇地问道:“什么办法!”
“父皇可在路引上做些文章,由父皇派人组建一支商队,只允许这支有路引的商队前往石州城购买铁,金子。其他商户要想前往,就必须加入这个商队联盟,商队不对其他商户的内部事情插手,只进行约束。久而久之,这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