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唐静轩不由击节。
他告辞时,想着,该叫家里提亲了。想必长辈们听他终于肯结亲,一定会很高兴吧!
……事实上,长辈们听是个庶女,心里难免还是要打个格愣的。好在谢家门第不错、门风良好,云字这一辈也争气。唐静轩若是再坚持——嗯,他想必是会坚持的——那唐太守等长辈们估计也就允了。
若不是有个小贩,再次出现搅局。
那小贩挑着个担子,在路边歇凉。担子干干净净的,小贩衣着也干干净净的。担子上本有“阿憨大”的标记,却用洁白的土布手巾遮住了。这个记认在锦城已经略出名了。人都知道:买阿憨大的东西,是绝对可以放心的。
当然,这标记就算露出来,唐长孙也不认识。小贩的名声当然还没传到唐长孙的耳里。
唐长孙养尊处优,何必买这种东西呢?
但是这个小贩的身边有一双洁白的大鹅。
鹅这种动物,算是水禽里相当优雅的。据当年书圣王羲之都在观鹅中领会了书法的真谛,像唐长孙这样有鉴赏力的人,当然会多看一眼。
然后他看见小贩的担子里有装水的竹筒,表皮烟青、剖面雪白,是刚做的,还带着一枝新鲜的竹叶。这也是很雅致的,唐长孙难免又多看了一眼。
小贩就问他们要不要买水。
唐长孙的随从当然有带水。但唐静轩还是大发慈悲买了一筒。小贩得寸进尺,推销起书本来。是北边传过来的新样文章。
唐家随从笑话他一个小贩,懂什么文章?
小贩就:有个相公好,亲手抄的,他跟他朋友就抄了两本,另一本被别人重金买去了。
一边,小贩一边把书翻开,证明给人看:这真是好东西。
唐长孙看见很熟悉的诗句:是谁多事种芭蕉……
他一怔。
小贩又多嘴转述那位相公的抱怨:买主好没眼光!他的字多潇洒,他朋友的字则太媚了,像闺阁女孩子,没有大好男儿风。结果买主还叫他朋友多写几个字,用重金买的!真叫他想不通啊……
唐长孙倒是好像想通了什么。
想通之后,他的感觉就像吞了个苍蝇。
小贩还想下去,有个老农从山路那一头追上来,定睛一看这局势,忙按住书,点头哈腰,跟各位大爷:不卖了!弄错了。书是不卖的!
唐静轩也不想再问下去了。他让随从们抬起他的轿子。走罢!
提亲什么的,当然偃旗息鼓,就此罢议。唐静轩并且这辈子都不愿意再踏入谢府了。云蕙还小,未必能做这么多事。背后是谁操纵指使?他想想都怕玷污了自己的心境。
云蕙一心盼望的提亲人,并没有踏上门。林姑娘再次泻肚子的罪魁祸首倒是找到了:小丫头飘儿,因苦于便秘,自己拿了通肠药,据没保管好,撒到了林姑娘喝的汤里。
英姑和邱嬷嬷那个气啊,把飘儿拉进厢房要管教。飘儿也没规矩了,竟寻死觅活。正巧丫头洛月从外头经过,因她跟飘儿从前一起伺候过谢六小姐,也算有旧谊,就去安慰一下飘儿。片刻之后,飘儿倒是不哭了。洛月拿了一张小纸片,交给明珠去。
明珠但见这是撕坏的一小张纸片,上面只残留了两个字的半边,可能是“汝须”,也可能是别的字。笔划倒似乎挺沉融的。
明珠当时脸色都变了,问洛月来龙去脉。
洛月得很简单、很少。到这纸片,只道敬惜字纸,不敢乱丢,想来交给明珠奶奶处置是最妥当的。
明珠闭了闭眼睛,再睁开,道:“人都你憨,想不到你才懂事呢。”
洛月难得受这样的夸奖,诚恐诚惶把头低了下去,差不点把英姑叮嘱叫她的内情都吐露出来:其实不是我懂事,都是人家教的……
但英姑还有一句:你想不想为你姑娘在天之灵伸冤?
洛月不知道六姑娘有什么冤,但总觉得这事儿没完。为这一句话,她低头、她撒谎、她忍!
飘儿被撵了出去,痕迹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像从没出现过一样。洛月由明珠保举,替了飘儿的位置。
老太太问了句:“听那丫头不聪明?”
明珠道:“老太太明鉴。不是聪明人,但忠厚老实,肯干活。就要这样的人,恐怕能安静些些呢。”
老太太就没再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