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三言”中《醒世恒言》第十五卷第一句话说,“常言说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明末清初,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也提到过“山难移,性难改”的说法,意思很明白,主要是说人的本性改变之困难。确实,古代圣贤大家相继对人性作出了定义和概括,古往今来谁都不能免俗,包括你我。
这天,父亲拿了一张崭新的硬牛皮纸,约有A4纸四分之一大小,兴冲冲的把6岁的姐姐叫到了身边。
早已习惯了父亲的凶神恶煞和“出口成脏”,每每见到父亲总是不寒而栗,犹如老鼠见了猫一般,浑身哆嗦。突然见到父亲和蔼可亲的样子,难免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
“我最近又犯了什么错误了吗?”
“父亲这是要干什么?”
“不知道他会不会打我?”
“父亲这次有点不一样了呢!这还是我的父亲吗?”
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讲,父亲就是天,就是依靠。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伟岸和高大能让孩子感到无比的舒适和安全,还有那心灵上的放松和惬意!
但是对于姐姐来说,父亲就是家里的帝王、国君,一个掌握着她和母亲命运的暴君。当然,我离家之前的命运同样如此。
听到父亲的召唤,姐姐虽然不愿过去,但又害怕遭受皮肉之苦。所以只好硬着头皮,背贴着墙,侧着身子一小步一小步的挪动着身体,磨蹭了许久才来到了父亲身边。
低着头,小心翼翼的睁大眼睛,对着父亲的脸庞悄悄的看了又看,瞅了又瞅。
经过长期“持久战”的磨砺和考验,姐姐很快“练就”了察言观色的能力和如何“揣摩圣意”的政治敏感性,通过面部表情和语气的观察,可由此大致推断父亲的心情好坏,提前想好应对之策以备不时之需。
但这次的情形似乎与以往大不相同,父亲那和蔼可亲和人畜无害的表情在姐姐大脑飞速运转的“综合判断”下,初步断定“被伤害”的概率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虽然结果和以往的经验相比有些难以想象,但在父亲慈祥的言语中,这样的“判断”似乎将姐姐的防备之心又降低了几分。
“小薇”,父亲慈祥的说:“来,爸给你看点儿好东西。”
接着父亲拿出一支铅笔,在那一小块牛皮纸上写上了“aoeiuü”6个拼音字母。
然后,父亲指着拼音字母,用亲切的、满溢着父爱的情感耐心的教导着自己的女儿:
“来,爸爸教你拼音,跟爸爸一起读,a——。”
姐姐就跟着读:“a——”
“来,这个念o——跟爸爸一起读,o——”
“o——”
“e——”
“e——”
……
就这样在“一教一学”和谐的情景下读了几次之后,姐姐在不知不觉中将对父亲的防备之心一点一点减少,直到完全消失。
伴随着孩子的跟读,一副“父慈子孝、父女情深”的画面油然而生。这个时候若是有人路过,肯定会不由自主的道上一句,“真是一位有耐心的好父亲,教的这么认真,孩子学得也很认真,太让人羡慕啦!”
此时姐姐心中就像抹了蜜一样甜。
往日,父亲发怒、咆哮、大吼的样子才是常态,这样慈眉善目,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父亲,从来没有见过,姐姐更是开心得忘乎所以,边跟着父亲念拼音,边心想,“要是爸爸天天这样就好了,我就喜欢这样和蔼可亲的爸爸。”
幼小的心灵当然渴望得到父亲的呵护,姐姐坐在父亲怀中,惬意的享受着这一刻的美好和幸福,贪婪的呼吸着父亲身上那独有的气息,真的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的美好当中。
这便是孩子对父母的爱,简简单单,纯纯粹粹。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一切。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你要是不听话爸爸不管你了或者妈妈不要你了”之类的话,这些话对孩子来说如同世界末日来临般恐怖。
耐心的教导完女儿,父亲便将那张写着拼音的牛皮纸条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柜子里,出门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姐姐并不知道父亲临走时将纸条放在柜子里的深层次含义。其实,父亲本就是不想让姐姐拿着玩,否则父亲会直接递到她手里好了。
对于孩子来讲,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