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向来赏罚分明,虽说出尔反尔的事没少干,起码不会小家子气,徐灏毕竟是在帮长女说话,今后指不定谁还会求到他头上,小恩小惠还是得赏的。
于是朱元璋就准备给徐灏一个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机会,说道:“近来听闻信国公身体欠佳,他久病缠身朕很是挂念,就命你代朕前往中都凤阳探望一下。以往每年他都要进京和朕叙旧,如果能起行,你当妥善安排出行事宜,沿途官府驿站都可听从你的调遣安排,不管劳动多少人力物力,务必要使信公国平安抵达京城,不然唯你是问。”
徐灏立即晕了,信国公不就是老爷子的发小汤和嘛?话说当日顶头上司,那位带刀官就是汤和的嫡孙汤器,如今已经升为了带刀总兵官,乃是备受朱元璋信任的贴身侍卫长,干嘛不让人家的亲孙子跑一趟?
徐灏和汤器的交情很好,一直很佩服汤器的为人和低调性格,汤器的名字起的有趣,他爹更有趣叫做汤鼎。不幸的是汤和两个儿子都先他而去了。
汤器很孝顺,有时聊天时就会谈及到祖父汤和,对祖父的病情忧心忡忡。徐灏由此得知打去年汤和进京回家后,就开始病情加重,家里来信说恐怕拖不过一两年了。
自从汤和主动辞去官职回了凤阳老家颐养天年,此后每年都要进京一趟。朱元璋在世的老朋友没有几个了,不管再忙也要特意抽出时间来款待汤和。
相比之下,朱元璋不放心徐达离京,因此徐达目前还有着太子太傅和上柱国的官衔,一直被拽着身不由己,想远离京城都不得。
万一汤和死在半路上那多不好?起码得让汤器大哥陪在身边,不留下任何遗憾。
徐灏干脆说道:“回陛下,汤器大人比卑职更适合,而且卑职早想告个假,打算陪着燕王世子夫妇去一趟燕京,除了探望姑姑燕王妃之外,增长些见闻。”
朱元璋瞅着面前这位侃侃而谈的青年,总觉得这小子每次见到自己,都没有旁人来的战战兢兢。似乎就像是见到闻名已久之人似的,表现的很兴奋,不过能感受到他对自己的尊敬,甚至有时比旁人多了一份衷心崇拜。
反正是很奇怪的一种感觉,有时能错以为自己是史书上的伟人。而且这小子态度转变很快,下一刻又把自己当成了一位普通老人,话里话外没了旁人那打心眼里对于自己的敬畏和忌惮,和他交谈能让自己心态变得很平和。
看来还是他是自己晚辈亲戚的缘故,年纪轻轻没有什么顾忌,敢于直面自己心怀坦荡,也没有沾染权势的缘故吧?朱元璋也说不上来是怎么回事,这令他记住了徐灏。
清楚徐灏一向身在曹营心在汉,呆在燕王府比在乾清宫的时间要多得多。可谁让徐家和四儿子一家是姻亲呢,此事还是当年他一手促成的,两家走动频繁乃是人之常情,他不会因此而猜忌什么。
朱元璋对于徐达很放心,徐达要比汤和聪明的多,汤和以往曾经几次触怒过他,因此在那铁卷上还刻意记载着汤和的几桩错事,以为警示。徐达则完全没有,放眼昔日一班追随自己打天下的老臣,唯有徐达做人最是无懈可击,除了遭遇过一次败仗之外,再没有任何过错。
可是越是如此越不能让徐达活的比自己长久,朱元璋必须要在临死之前,亲手剪除掉皇四子最大的奥援,等徐达死了之后,其长子向来对自己和朝廷忠心不二,绝不会私下里投靠其姐夫,这一点朱元璋看得很准。
至于眼前的徐灏,不过是个没有权势的年轻人罢了,没什么可担心的,既然你那么稀罕燕王府,那朕将来就成全于你。
当下朱元璋似笑非笑的道:“既然这样,那朕就命你代朕去一趟燕京,犒赏下边关将士,看一看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回京后,好生和朕讲一讲路途见闻和各地官吏的风评操守。嗯,为期三个月,你若敢逾期不归那就干脆永远别回来了。”
徐灏嘻嘻一笑,他自然不知朱元璋已经惦记上了自己,眼见帝王心情不错主动开起了玩笑,当即顺着杆子往上爬,笑道:“晚辈有一事相求,就是不好意思说出口。”
朱元璋颇感兴趣的笑道:“你换了称呼,可见是你的私事,既然身为长辈,但说无妨。”
徐灏本想求情帝王让凝雪跟着自己同行,话到嘴边又觉得不妥,改口道:“晚辈想带着姐姐妹妹一起同行,她们从没出过远门,我就想陪她们去登一下泰山,见识下我朝的万里长城。”
朱元璋潇洒的朝乾清宫走去,笑道:“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