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四章 长安恢复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子吗?”李适听到耿燕的话略带着几分感慨道。

    耿燕道:“关西甚至蜀地,这地方毕竟是曾是秦地,所以读书人多出自法家,武将多与乾坤峰有关,很多事情虽然没有遵循秦律,但有很多的习俗也会遵循旧例行事。”

    “那你呢,又是出自那一脉?”李适听到了耿燕的话,倒是笑了笑开口说道。

    “先祖出自乾坤峰,但我想要去参军,家里不让我去了!”耿燕到这里倒是有几分生气。

    李适摇摇头道,“把那个叫做杜畿的带过来吧,我想要看看他。”

    “诺!”耿燕便把杜畿带到了李适的面前。

    李适看着眼前这个家伙,看起来跟自己的年龄也差不多,听耿燕话的意思,他也是刚接任了郑县的职务没多久。

    不过想想自己现在至少是个地级市的代市长,而他应该是贫困山区的街道办主任?

    “杜畿是吧,听闻你时常来这里走动,可是有什么事情要问?”李适道。

    “额……”杜畿倒有些意外,李适对自己第一句居然是问这个,倒挺温和的。

    李适看着杜畿迟疑,还以为他怕了自己这个代太守,便直接道,“能解惑的,便给你解惑,若不能说的自然也不会跟你说,不过你以后别打扰到屯田营的正常工作。”

    “多谢李长安。”杜畿开口道,“我来这里只因为见到这里青苗长势喜人,所以来询问一下,到底是如何生长出这般青苗,希望能把这方法,在黄县中推广开来。”

    “我知道了。”李适点头对耿燕道,“给杜畿县令十名擅长种植的屯田老兵,让他们跟着杜畿县令去黄县,帮忙劝课农桑,种植小麦。”

    “多谢李适大人。”杜畿听到李适的话,对李适相当感谢道。

    而李适道:“身为县令能够亲身来到这边学习技术,这世道像是你这般的好官不多了,至少有这一份心,便胜过了天下千万尸位素餐的官员了。”

    李适对杜畿真不熟悉,感觉三国演义压根就没有提到过这位仁兄,自己想要在汉末中找一个对照的都找不到。

    不过想一想法衍这么厉害的人物,三国演义都没有提一笔,杜畿是谁怕是只有天知道。

    说不定在正常的历史中,便死在了动乱的历史里面了。

    而杜畿连连说不敢,倒恭敬拜别李适,然后便找耿燕去要人的去了,风风火火的。

    李适看着杜畿与耿燕两人离去的背影,多少倒是有几分的唏嘘。

    毕竟这年头想要遇到一个好官对于老百姓来说真的不容易。

    至少自己也许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但是却算不上是什么一心为民的好官。

    现在能够见到一个,多少也有几分的感触。

    屯田营转了转,李适便回去找法衍一起加班去了,毕竟加班使我快乐。

    接下来的日子,倒是有条不紊的发展着,李文优带着西凉军队在不断的剿贼之中。

    而李适则是在努力把自己在天水的产业开始一点点搬迁过来。

    当然,天水那边还是留下了一个分厂。

    毕竟如果整个抽调过来的话,李适感觉天水的白条失去了产业支撑怕是会崩溃掉,来一场经济危机导致的革命也说不定。

    就算是李适也不敢这么弄,毕竟李适对货币还是有着敬畏感的,清楚知道它的威力。

    不过,长安这边人更多,李适感觉自己白条的市场就更广泛了。

    只不过现在印鉴变成了长安太守的印鉴而已,随着自己的饮食行业,一点点的坐稳市场,李适相信这个白条一定会流行起来的。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看着麦田中的小麦们由青转黄,然后一点点熟得沉甸甸起来,

    远远的望过去,一大片一大片的黄色麦田,风吹起来绵延起伏,好似波浪。

    这一幕看起来相当壮观,让所有的人都感觉到有几分说不出的心潮澎湃。

    基本上所有路过的平民看着这一大片的麦田,都会忍不住停下来驻足。

    因为这麦田不仅是宽广,甚至里面的每一株麦子,都比自己精心挑选的出来的麦子要大,结出的粮食要多,对农民们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这更加吸引着他们的了。

    有了这处稻田作为吸引,李适的屯田营想要传授他们有关他们的种植技术,都不需要怎么样去宣传,亲民兵们的报名变得踊跃起来,那些屯田营下去的斗食,更是受到欢迎。

    而法衍看着长安收获,露出了满意笑容,这里面有李适的功劳,当然也有自己的努力。

    而且这次长安城的粮食收入上报上去可是一个天大功劳,说不定自己便能真正成为长安长史,这可是千石官职。

    李适到是从容的命令着屯田营的将士们拿着掠网开始收割麦子。

    这是工匠营发明出来的一种收割工具,就是种是用竹编、绳索、刀片和手把组成的收麦工具,使用掠网一上午可以收2到3亩麦子,效率是镰刀收割麦子的至少5倍。

    而看着小麦被将士收集称量,最后报出了整整每亩四石多的斤重,至少法衍乐开了花。

    而李适看着这次大丰收,也流露出了相当满意的神色。

    因为自己的农业工业化的方式至少靠着自己东凑西凑,各个营地配合被证明是可行的。

    而且这么多粮食,自己也终于可以去尝试弄出一点蒸馏酒了。

    毕竟酒水这东西已经够费粮食了,蒸馏酒更费废粮食中的费粮食。

    以前医疗营没有配备蒸馏酒,那是因为李适实在是穷。

    但现在随着这次丰收,李适感觉自己明年,应该能勉强弄出些蒸馏酒来供给医疗营了。

    酒水这东西是属于朝廷专营的,李适去买了一些淡的可以就算了,更重要是贵。

    所以,李适直接打消了在医疗营中储备蒸馏酒的想法,一直以来只是用热开水替代。

    但现在,自己终于有了足够的粮食,自己可以开始弄点蒸馏酒出来了。

    而且随着粮食的充沛,自己也不用这么索索扣扣的过日子了,也能花粮食来招募人修筑长安的道路。

    反正李适牢牢的记得,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

    总之,有了足够的粮食,李适颇有几分海阔天空的感觉。

    虽说跟着吴一能做交易了,实际上并不是非常缺粮。

    毕竟随着李文优接手,也不需要李适单独出钱了,甚至李文优还补了李适一万匹野马,算是对李适这次提前交易的奖励。

    不过,跟吴一搭上的线,李文优便直接拿过去用了。

    对于这样的行为李适并没有多说什么,难道自己还要跟李文优说,这条线一定要自己跟吴一对接吗,这是嫌弃自己命太长吗?

    另外,今年李适今年最大的收货是来自医疗营,因为医疗营中有人找到了人参。

    当然,淳于紫苑没把它叫做人参,而是叫做地精。

    经过淳于紫苑的测试后,确定了它的确是有着滋补身体的作用,所以,原本的枸杞保温杯中开始加入了人参片,正式成为枸杞人参茶。

    而有了第一株人参作为参考后,李适马上发动了平民。

    贴出告示,告诉他们进山采药的时候顺路去采集人参,自己以良心价格每二十文一斤的价格收购,附赠一张价值五馒头的白条。

    这时候,李适为代表的长安政府已经多少有了几分威信,对于李适下达的命令,自然有药农乐意去顺手采摘,这可是五个馒头啊。

    当然李适也开始尝试人工培养人参,成不成终归要试一试。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