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勒纳德的报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933年1月30日,就在爱因斯坦离开柏林一个多月后,魏玛共和国寿终正寝了。86岁的共和国总统兴登堡元帅把共和国出卖给了希特勒,这当然是蓄谋已久的事情。

    希特勒的“革命”开始了,他把德国投入了黑暗之中。他的“革命”手段特别彻底:烧书、抄家、集中营、拷打、虐杀、暗杀、明杀……

    街道上是字旗的海洋,身穿褐色制服、臂戴字袖章的冲锋队员列队而过,长筒皮靴“嚓、嚓、嚓”,踩出有力的节奏。数不尽的群众大会和火炬游行,数不尽的扩音器,将谎言重复一千遍,制造出希特勒的“真理”。对老百姓利诱威胁,双管齐下,一会儿以德意志天堂来引诱,一会儿又以街头褐色恐怖来威胁。柏林街头冬日的宁静被打破了,欧洲的冬天刮起了战栗的北风……

    我的作文素材

    爱因斯坦受到了法西斯主义的迫害和威胁。

    希特勒的纳粹运动除了战争的叫嚣外,还有非理性恶魔对理性的残酷报复。作为犹太人和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自然成了法西斯主义的首要攻击目标。希特勒一上台,柏林针对爱因斯坦的“缺席审判”就拉开了序幕。1933年,勒纳德在报刊上说:“爱因斯坦及其种种理论和由陈词滥调与任意拼凑炮制出来的数学废话,是犹太人集团对自然界研究的危险影响的一个最重要的例子……”

    1933年3月1日,也就是科学院声明发表的日子,正值“排犹日”。这一天,柏林的冲锋队暴徒占领了许多大学、研究所及医院。他们把犹太大学生、助教和教授撵出大门,使他们受尽凌辱和虐待。国家图书馆也被匪徒们闹翻了天,他们抢走了犹太读者的借书证。他们还不许市民去犹太人开的店铺购买东西。正是在这些无耻之极的事件连续发生的背景下,德国最伟大的科学院开除了她享有盛名的院士。

    1932年5月11日,科学院再次开会讨论所谓“爱因斯坦事件”,刚从国外归来的普朗克说了一番沉痛的话:

    我要讲的,相信也是我的科学界同行和大多数德国物理学家的心里话:爱因斯坦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还是这样的一位物理学家,他在科学院期间发表的文章,使本世纪的人们加深了对物理学的认识。它们的重要作用只有开普勒和牛顿的业绩才能与之媲美。我之所以要首先讲清这一点,为的是使我们的后代免于产生这样的错觉,以为爱因斯坦先生的科学界同行连他在科学上的重要地位也没有完全领悟。

    我的作文素材

    爱因斯坦的成绩有目共睹,在科学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后来,年迈的普朗克一再说,“爱因斯坦事件”将会成为科学院历史上耻辱的一页。

    1933年的夏天爱因斯坦是在比利时度过的。9月初,比利时警察局宣称,爱因斯坦乘私人游艇去南美了。发布这一消息是故意迷惑可能有的纳粹间谍的盯梢。

    实际上,爱因斯坦启程去了英国,在诺福克下船后坐上一辆严密遮盖的轿式马车被带到了自己的一位英国仰慕者的领地。

    在这儿,爱因斯坦住在一所僻静的用大圆木建筑的房子里,周围有武装骑兵队巡逻。为了不引人注意,巡逻队由姑娘们组成。坦不得不流落他乡,他多年对和平的期望又要破灭了。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使爱因斯爱因斯坦不得不重新思考战争问题了。这一年,与爱因斯坦熟识的朋友回忆说:

    为了和平,爱因斯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

    “在他身上仿佛有某种东西死去了。他坐在我们家的沙发上,一面把自己的一绺绺白发缠在手指上,一面沉思默想地谈各种话题……他再也不笑了。”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尽管如此,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还是要积极面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