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详细的生日时辰,方信了,点头让他坐下。
因他身上显现出的这份超于同龄人的持重谨慎,不由在心里暗叹:那个冤之又冤的曾水源,给了儿子一个多么合乎其性的名字,但关键时候,自己倒把那个字给忘了。
赵杉讲完了自己的课,并没有走,而是特意站在窗外,看吴容宽的文史课。只看了一刻钟,便知自己请的这个先生是肚子里是确有墨水的。
吴容宽的历史课,并没有按传统从远古先秦时代讲起,而是直接讲起了“本朝”故事。其中某些言论自然不乏政治立场的色彩。但他一个世居南京的江南人,能将太平军自广西起事到南京这一路征伐经过如数家珍般的娓娓讲来,背后定是下了苦功的。
最难得的他在讲“本朝”时,还穿插了前朝的诸多人和事,只是,他一堂课就提到了数个历史大事件,十数个历史人物,对初入学堂的稚子学童来说,就难免听得云里雾里。但既不是以应付科考为目的,赵杉也就觉得无可无不可了。
赵杉为规范英文发音,特意制作了一张二十六个字母的发音表,交铅字衙印发,给每个学童人手一张。
因他们大都是自湖广而来,说着祖辈带带久传下来的方言,饶舌音严重,只能让他们逐个来读,挨个纠正。结果,一节课下来,只教会了“ABCD”四个字母,赵杉却也觉得小有满足,在心里自笑道:“至少做选择题够用了。”
眨眼,十几堂课过去,字母都教得精通了,接下来就是单词。赵杉没有以字母打头的方式逐个单词教起。而是每堂课都会拿出一句英语的常用句式来,中间添上必要词汇,组成一些日常用语,直接教学童读写。
这日教的句式是“Iam…”。
赵杉把提前准备的一张六开大小的厚牛皮纸在手里展开,上面用大号自制的墨水笔写着“IamaChinese”,“Chinese”后面加了音标。
因教他们的第一句英文就是“Iam…”,后面加上个人的名字。所以,当她把纸刚展开时,坐在前排的几个学童马上就将前面的“Iama”给念了出来。但都被那个难拼又难读的“Chinese”给难住了。
赵杉未直接释其意,而是先指着音标让他们跟自己读了几遍,然后,才在后面用墨水笔在加个括号,写了中国人三字。
赵杉的笔刚落下,坐在最后排的一个瘦高个学童嚯得站起来,朗声道:“IamaChinese。我是中国人,为何要学洋文?”
赵杉闻声一瞧,说话的竟是平时咸少主动发言的曾慎铎。而他这句掷地有声的问话瞬间引起了连锁效应。
其他的学童包括坐在前排的萧有和,都转回头半是惊半是疑地看了曾慎铎一眼,接着就不约而同的仰起脸看着赵杉。
赵杉看着站的笔直一副究根诘底模样的曾慎铎,心想:“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提出了这么大的一个问题,而且还会借助舆情造势。日后定不是泛泛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