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林叶知道那么多诗句,并不是因为她特别爱读诗,只是因为她记性好。她告诉穆林,这也是她的勤能补拙的成果。
“你这学神级别的,还有拙?还要勤补?不信!”穆林完全不相信林叶的话,他可是亲眼见证过林叶那从不复习的学习态度。
“你别老神、神、神的。就算真是神,也是有弱点的,譬如阿基里斯的脚后跟。还有宙斯好色,赫拉善妒,赫尔墨斯狡猾,哈迪斯爱好绑架……”
“停!你说哈迪斯啥?爱绑架?”
“是啊,老婆不就是绑来的?”
“呃……好像的确是绑来的!”穆林挠了挠脑袋瓜子,“这希腊的那些神都是事儿多的近亲!我们能别用这些事儿妈举例子吗?看看我们华国的神,多知书达理?”
“也不全是。”
“怎么又不全是?”
“没事儿放狗咬人,绑架自己老妹的二郎神,知书达理?”
“我说叶子,你能不挑我刺吗?”
“呃……我们是不是偏题了?”刚刚讨论的是为什么林叶会知道那么多古诗。
“我们不是经常跑题吗?主要是你太会扯皮了!”
“我?你确定?”林叶觉得穆林这就是明晃晃地推卸责任。
“哎哟,别计较那么多,赶快回答你要补什么拙的问题。”
“修辞手法。”林叶回到正题,“你也知道我对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和夸张,掌握得不太好。”
“嗯,这我知道,每次我一用你没听说过的,你就怀疑我逻辑有问题。”
“嗯,古诗有很多特别夸张的比拟和修辞,我小时候读古诗,就是四个字:接受无能!让老师特别头疼。”
“怎么个接受无能法?”
“就比如你刚刚哪首,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小学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我想了老半天,就写了四个字:好快的船。”
“啊?哈哈哈哈!你笑死我了!好快的船!好快的船的说!哈哈哈哈……”穆林笑到肚子疼。
“笑够了?”
“还有没有别的例子?”
“额,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那就是一千米,是不是丈量队粗心大意多加了个零啊?
“比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要出了大气层,到了空间站同步轨道的节奏吗?
“还有比如,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那滴泪肯定是大年三十跨年的时候流的,不然那脸该有多大,多长啊?
“还有……”
“哈哈哈哈!别,我求求你了!……哈哈哈哈!……别说了!……哈哈哈哈……再说下去我要笑膻气了!……哈哈哈哈!……好长的脸都出来了!哈哈哈哈!……”
“跟你讲正经事儿呢!有那么好笑?”
“怎么不好笑?你随便拉个人来问问,肯定笑抽!”
“老师就没笑抽,人家气抽了!”
“哈哈哈哈!那后来怎么解决的?”
“还不是被叫了家长?然后外公回家后对我说,多读读。其实我的理解是没错的,但是呢,诗句不能用逻辑。
“诗句就是越夸张,越能表达出诗人想要的震撼。他让我多读读,多对比,抓住精髓,总结出运用修辞手法的规律。”
“所以你就读了无数首诗?”
“嗯。”
“那总结出啥规律了?”
“不能直接说那个想要表达的词。比如说速度,不能用‘快’或者‘慢’,得用时间和距离的比率代替,然后一般速度的描写得乘以十。
“高度得乘以一百,如果是李白,那就乘以几千。
“再有就是,时间得用年龄和景物,邻居等表达,距离却得用时间和气候表达。所有的心情都可以用天文气象表达,而所有的气候都能用情绪来修饰。”
“叶子啊!你这是分析古诗吗?你确定不是在套用数理化公式?”
“差不多就是公式吧?挺好用的,用这些规律规律,基本就能还原很多诗人描写的场景呢!”
“那你是读了多少首诗总结出来的?”
“大概几千首吧?然后又读了几千首验证理论。”
“噗……读了上万首诗,就是为了验证一个理论,好让你读懂诗句?是不是这个意思?”
“基本上,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
“牛!牛人!真有恒心和耐心!哦,还有追求逻辑合理性的科学之心!”
“算是因祸得福了吧?本来是因为自身条件,诗句变成了无法理解的难题,但又是因为想要攻克这一难题,在此过程中成了饱读诗书的那一类人。”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吧?为了弥补不足,拼命地钻研,结果把不足弥补成了长处!”
“所以咯,天赋都能被勤奋赶超的,谁也别自满。”
“诶,我发现了,你这句带了情绪的!是不是这就是你不喜欢懒人的本质原因?我看你对有些人爱理不理的,就因为他们懒?”
“差不多吧!没啥发展前途的人,关注了那是浪费我的精力,懒得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客气了,万一被当成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