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五六岁的样子,母亲让我去和叔叔要回切谷穗的工具,一会家里要用。去之前我就忐忑,平时和叔叔也不熟,万一他不给怎么办?这种明明是拿回自己家的东西的事,让我觉得还不如去和别人借好受些。
见到叔叔后,我嗫喏地说:“我母亲让我来拿切谷穗的工具。”叔叔说:“这里哪有你家的?你是不是弄错了。”本来就不敢来,这样一拒绝,我仓皇的逃回家了。母亲说:“真是没用,啥也干不了。”母亲去了,立马就拿回来了。
后来上学,班级里的同学和我借东西用,借完如果没有还我,我就特别纠结要不要和那个同学说一声,把东西要回来。每次开口想说,都会觉得特别尴尬,然后大脑翻来覆去的想,我要怎么说出口。
越怕遇到这种事,越能遇到了。记得念到高年级了也有类似的事发生。我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拿回自己东西,竟然有尴尬的感觉。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破自己了,就不再有尴尬的感觉了。现在别人借个东西,如果我想拿回来,可以轻松的开口表达我的意思。
不能理解的事情还真是很多。我之前也提到过,不敢和别人打招呼,打个招呼和要了我的命似的,这个问题还是在我毕业好几年以后才慢慢改变,现在终于很自然的打招呼了。
小学倒是没有发现,到了初中以后,我发现不敢与同学聊天。六年级父亲每天都骂我傻,就像洗脑一样印在了我的大脑里。到了初中,我不敢与别人多说话,我怕别的同学发现我傻。不知道是否真的傻,但是当我信了那句洗脑的话。缺少与同学交流,让我的学生生涯失去了很多乐趣,也让整个人与外界隔绝了,就像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让我自己很烦恼,倒是影响了学习效率。在别人毕业以后回忆学生时代的美好时,我是没有丝毫留恋的,都是痛苦的过往。我觉得我毕业后的每个时刻,都比上学时过得好。我也一直觉得,我一年过得比一年好。
现在我的表达能力也很差。每次说话的内容都特别少,说多了就会觉得很别扭,不习惯。每次与半生不熟的人说完话后,我都会肯定的认为,我们刚刚对话过程中,我一定有说的不得体的地方,随之配合着自责感。这种模式经常循环,乐此不疲。我自己也想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臭毛病。
有一些不是事的事,就比如上面那些,它就是存在那里,我也解释不清楚,它为什么会发生。
假如,我从一开始就可以轻松的收回我借出去的东西;假如,我认为我也有聪明可取的地方,我可以轻松的同学聊天;假如,和别人说完话之后,我不执意认为自己刚刚一定说错了话,不再自责。那么,一切会不会不一样呢?是不是我就可以不再为那些奇葩的毛病而烦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