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云一边侃侃而谈,一边注意陆省长的脸色,担心陆省长也会不会和其他领导一样,觉得他这样的想法是异想天开,哗众取宠。但陆省长只是认真的倾听着,脸上根本就看不出对他这番话的认可与否。
而事实上陆政东却是从邱承云的发言站在全局思考着。
在九八年全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前,贝湖的粮食曾为解决国人果腹问题立下过汗马功劳。但这些粮食由于品质和品质限制,都是只适合加工最初级的农副产品,甚至是饲料加工的原料,那些附加值高的很多粮食则几乎全靠进口。
观念转变才能天地宽,种植结构的调整,种植品种的改良换代,才能使原来仅仅局限于很低级的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从而促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促进粮食在品质提升的同时增产增收。
但粮食的品质提升,增产增收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让农民收入增加,作为初级产品的提供者,如果没有稳定的消化渠道,如果使用这些粮食进行深加工的产业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就会在根本上受制于人,所以必须要进行的是将这些粮食尽量的就地转化成农副产品,只有将大部分粮食转化成可在全国范围使用乃至出口,才能掌握住主动权,而这就要求农业产业化必须要提升起来,农业产业深加工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起来,这就要求贝湖必须建立起一批能够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打响一批能够在国内排得上号的食品品牌,成为粮食等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强劲的省份,成为食品工业品牌较多的省份,这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的收入,贝湖才能真正开始向农业现代化迈出一大步……
陆政东见邱承云停下了话头,有些惴惴的看着他,也知道邱承云担心什么。微微一笑道:
“坐而论道,起而立行,很多事情必须既要敢想,更要敢为天下先。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细节,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实际……”
陆政东最后还是给予了邱承云一定的鼓励,当然这样的鼓励也并不是简单的鼓励,而是一个态度。
中部崛起这一政策方针在短时期对中部会产生多大影响,对中部的经济发展会起到多大的推进,这个问题,陆政东知道不只中部各省的很多大员们回答不出来,就是筹划这些的部委那几个最高头头也回答不出来,大家都是摸着石子过河。
中部崛起,这事说得容易。但要真正地规划统筹,就不是一两个省部级能说的算了。就拿贝湖省来说吧,知道确切消息的也未必敢动,到了省一级的层次,稳定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其实能得利的。也就是县市一级。
但大多数的地委、市委也并不敢冒这么一个风险,改得好也就算了,万一改得不好,一把手、二把手的身家性命可全在上面了。
另外省委的头头们不说改,你却在下面自做主张,恐怕也不是什么得理的事。真正船小好调头的,其实只有县或县市一级。但在这一级中能确切得到风声的又不多。所以大家都自然而然地观望着、闲耗着。却没有一个肯出头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陆政东就是希望给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让下面先动起来。
异想天开,好大喜功?
邱承云这或许还算不上吧?
陆政东心里不禁淡淡的一笑,他所想的远比邱承云的更为超前。
他现在所抛出的城乡统筹发展和大力解决三农问题不过是他雄心勃勃筹划的冰山一角。
长久以来,贝湖一直被认为是全国的缩影,解答了这道复杂的“中部难题”。也就找到国内发展难题的钥匙。
光是城乡统筹和大力解决三农问题,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一来城乡统筹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这钱从哪里来?二来单纯的解决三农问题也不可能支撑起贝湖这个人口大省的经济发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工业和第三产业必须要发展起来。到贝湖这段时间,陆政东又用了大量的时间深入基层进行了考察,察民情、亲民生、考察企业、调研乡村,实地听取各方面建议。在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后,一个事关贝湖未来哦发展方略已经在他脑海中形成,那就是加快贝湖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设,大力推进贝湖农业现代化的形成。
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际也就是工业、城镇化、农业、三者协调发展的战,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以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东引西进,开放带动战略,促进贝湖由有限范围、有限领域内的开放,发展成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竞争,在区域内,建设省城郁南、和信工业走廊,以及安新、怀远、隆仁城市工业群,大力推进安新高新产业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