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五,余伟下发了一张表格。
《实验中学2016级高一学年文理分班志愿表》
拿到这张表的时候,沈映鹤扫了一眼,随手就扔进了书桌。余伟的声音从讲台前悠悠传过来:“这张表呢,打算留在咱们五班学理科的同学就不用填了,有学文意向的同学填好了之后让家长在最后一栏签好字,期末考试之前统一上交。”
我捏着这张表。
终于还是到了这一刻。
“回家和家长好好商量商量啊,我的建议呢,是这样的,”余伟双手撑在讲台上,对着台下各怀心事的同学们说道,“有些同学本来就志向坚定,一早打算好了,那当然最好。对犹豫不决的同学来说,我的建议呢,是在考虑的时候啊,这个,要以兴趣和能力相结合为原则。”
“没听懂!”宋子涵举手。
这时候,全班都在窃窃私语,躁动的情绪暗潮涌动,只有宋子涵还在耐心听着余伟絮叨这些废话。
“能力就是成绩啦,当然要选自己有优势的方向啊,这个我就不费话了,大家回去好好研究自己大考小考的各科成绩,不光要研究现状,还要研究潜力。”
对于宋子涵搭茬儿,余伟很高兴,滔滔不绝地讲了下去:
“兴趣呢,也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你对理化生和史地政这两个方向课程的兴趣,也就是高中课程上的文理方向;第二个层次,指的也就是你大学的时候想学什么专业了。想当数学家,就去学理科;想学中文系,那自然去学文。早点儿考虑,也就能早点儿树立未来的人生目标,这是好事。”
我拿着表,虽然有些恍惚,但余伟的话还是钻进了脑海。
是啊,赵雪砚,你想做什么呀?
我转过头,看着正专心致志地写物理练习册的沈映鹤,问题脱口而出:“沈映鹤,你以后想做什么呢?”
沈映鹤愣了愣。
他转过头看着我,本来想要笑我的,可是看到我脸上严肃的表情,不由得也收敛了玩闹的心情。
“不知道呀。不过,”他放低了声音,“我是想去北大读工科专业的,本科毕业后申请出国读博士,再后面的事情,我没想过。”
一年过去了,他对我也渐渐敞开了心扉——曾经校庆大扫除的时候死活都不肯承认自己想要考北大,现在已经能够轻描淡写地对我一笔带过。
沈映鹤盯着窗口不远处的那棵树,半晌才收回目光,笑笑说:“想那么远没必要,反正先这样打算着吧。怎么忽然问起这个了?”
我摇头,朝他不好意思地笑,捏紧了手中的分班志愿表。
他看了一眼,动动嘴唇,却什么都没说。他曾经说过不要我学文,可我忘了问他为什么,就急着答应了。
现在想问,又问不出口。
这个曾经对我说“说真的,别学文”的少年,真的站在关乎我未来命运的十字路口上,却不敢再轻易地说出不负责任的怂恿与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