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常年过度劳累,再加上家庭不美满,成天郁郁寡欢,在火生14岁时,就因为癌症离开了人世。
火生年纪尚小,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所以王秀兰就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来养。
看作是自己的儿子一般。
火生知道,姨妈家的条件并不景气。若是要供自己读高中负担只会更重。
因而在读完初三后,火生就主动提出不在念高中。
帮助家里分担劳动。
他想着这辈子估计也难离开这个地方了,这就是他的命吧。
若不是穆长斌打算带他一起去外面打工,他的“愿望”估计就成真了。
他是多想出去看看这世界!可是命运却将他困在此处。
即使当年他接着读高中,在村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读书方式也不足以让他考上好的高中。
无非就是再混个高中文凭,再出来劳动。
如果妈妈没有去世,如果爸爸没有离开!如果火生也是在市里读的小学,那该多好啊!
他的人生必定又是另一种姿态!
火生曾经为此愤懑、忧虑、不满。
但种种情绪也最终随着时间的消磨,慢慢平静。
这就是事实。
姨妈一家并非待自己不好,他们也竭尽全力的在扶养自己长大,火生是知道的。
他不能自暴自弃,只能越来越好,自己母亲已逝,将来就要把姨妈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孝顺。
这个17岁的少年暗自盘算着。
他当然不愿意自己的表弟和自己一样困于此地。
所以他用自己的方式劝说元儿。
火生把在村里读书和在城里读书的不同结果都告诉了元儿。
经过这番推演,元儿显然已经明白了父母让他去城里读书的用意。
接下来,元儿思考的不再是为什么让他去城里,而是怎么和旧友告别。
———————————————
第二天早晨,元儿起了个大早。
他早餐吃了一大碗面条,心情好极了。
他准备去街上买些礼物送给同窗旧友。
一支钢笔,一本笔记本...
孩子的礼物总是这么的无华,且情真意切。
将礼物简单的包装,元儿把它们装进自己的书包里,准备去送给小伍和润禾。
当小伍和润禾两人得知元儿要去市里读书的消息时,先是表现出不舍,再是表现出对好朋友的宽慰。
他们告诉元儿,去城里读书也没关系,周末他们仍然可以一起玩耍的。
元儿对此表示很开心。
但是他们都不会知道的,原本以为这一切会和从前相差无几。
到后来才会发现,这是他们走向不同人生的第一个分岔路口。
———————————————
就在元儿将礼物拿给小伍、润禾的同时,穆长斌和王秀兰也出发了。
他们今天要去那几所小学,咨询是否招收转学生。
他们的内心显然有些紧张。似乎有些担忧,万一学校不要基础差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