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9章 少年意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329章  少年意气

    陈青兕有些错愕,他从诸多人口中听到对赵持满的赞誉,也知对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却没想到对方影响力如此之大。

    在长安这一亩三分地,有这等手段。

    现在他只是白身,竟能凭借一己之力,压下四方流言?

    “长安,竟有如此人物!”

    他这话是对张大安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因为在他的记忆中,真没有赵持满的名字和事迹。

    但其实史书上是有对赵持满的记载的:工书,善骑射,力搏虎,走逐马,而仁厚下士。京师无贵贱爱慕之。

    只是就短短的几句话,陈青兕自然不记得。

    张大安亦道:“某也是在任职以后,接触事务以后,方才知道赵持满竟有如此威望。”

    他顿了顿,说道:“他们这种人生活的方式与我们不同,以信义为上。故而尽管赵持满现在是白身,但县内的武候、不良人大多都受过他恩惠,都愿意卖他人情,依旧有着调动武候、不良人的力量。”

    张大安以为陈青兕并不了解市井江湖人的生存法则,说得特别详细。

    陈青兕自然知道这些,而且他更清楚,并不是市井中人不重名利,而是彼此的生活方式不同,一旦他们失去信义,将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根本。

    当然陈青兕并不否认,世上真有重情重义的豪侠存在。但这类人,少之又少。

    现在看来,这位赵持满许是其中之一。

    有人恶意释放对他不利的流言,陈青兕这边并未发声,赵持满却主动出手,足见对方想要还恩的心思是真心实意的。

    毕竟如果不是张大安,陈青兕甚至都不知赵持满有这手段与能力。

    了解了情况,陈青兕将张大安送出宅邸,然后将自己整个人都泡在了浴桶里。

    自从有了镜镜,饮酒过后,他都要将自己身上的酒味完全洗干净。

    狭小的澡盆里最适合思考事情……

    陈青兕不自觉的想起现在的局势,仅以自己能够听到的声音自语:“如此一来,得改变方法了。”

    陈青兕自是做足了反击的准备,他原本是等着风浪大起来,然后进行反击。

    毕竟后世有一位大佬说过,风浪越大鱼越贵。

    推动盛唐体,这是在改变整个文坛风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绝不是他一人的事情。

    但身为发起者,首战赢得越漂亮,路也就越好走。

    陈青兕一直都在等风浪起来,他好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反击。结果……这风浪就想已入暮年的老头解手,就算胸中雄心万丈,想要一泻千里,结果鞋子湿漉漉的。

    风浪就是起不来,还有给压下去的迹象。

    这才特地寻张大安问一问,了解一下情况。

    “赵持满!”

    念了对方的名字,认真思量了片刻,陈青兕心中有了定计。本不欲将他人牵扯进来,现在赵持满主动入局,就没有不利用的道理。

    第二日,陈青兕这边计划还未实施,张柬之、卢照邻、富嘉谟、杜审言四人一并登门求见。

    “见过陈先生(青溪先生)!”

    四人并没有称呼陈青兕为陈侍郎,而是以先生相称。

    张柬之、卢照邻、杜审言三人称呼“陈先生”,而富嘉谟则叫青溪先生。

    富嘉谟曾陪同骆宾王南下,在青溪县与陈青兕有过接触往来,故叫法略有不同。

    张柬之、富嘉谟,陈青兕是很熟悉的,前者算得上是半个学生,后者旧识。

    卢照邻、杜审言这两人陈青兕接触的很少,可对于他们的大名却也是如雷贯耳。

    卢照邻自不用说,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之一,大唐诗文变革的领军人物。

    而杜审言,他是清流派杜依艺的儿子,也是当世少有的才子,诗文皆是一绝,历史上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他的孙子,正是杜甫,在中国应该没有多少人不认识。

    陈青兕的目光在四人身上一一掠过,颇为高兴的说道:“难得你们聚在一起。”

    四人中除了张柬之,其余三人都是文坛的顶尖人物,也是改革唐初文风的奠基人物。

    张柬之其实也擅长作诗,他的《出塞》也是一绝,只不过政治成就远胜文学成就,后期又受到李显、韦皇后、武三思的忌惮排挤,诗文大多失传,这才不显诗名。

    陈青兕有自知之明,这种针对传承了数百年的六朝余风,仅靠他一人招旗呐喊是不够的。

    必须要有人响应,而且得有志之士响应。

    张柬之、卢照邻、富嘉谟、杜审言还有远在凉州的骆宾王都是他的倚仗。

    张柬之老成稳重,学问在四人中最弱,但最有见识主意,隐隐是几人之首,最先说话:“当今诗文犹承六朝余风,轻艳绮靡。我等苦之久矣,先生高举大旗驳斥,我等自当聚于先生麾下,为先生披荆斩棘。”

    卢照邻目光炙热,说道:“学生仰慕先生已久,只恨受出身所限,愧于求见。今日先生能够站出来为我辈士人开山,学生不才愿作先生手中利刃,一扫腐朽之气。”

    卢照邻的情况与骆宾王是一样的,因为过于聪慧,所以最先受到宫体诗的制约,想要挣脱,却又不知从何而起。历史上的他好过骆宾王,因为得到了来济的器重,成为了邓王李元裕府中典签,李元裕很爱重他,多次对属下众官员说:“他就是我的司马相如”走到哪,带到哪。

    李元裕曾出使西北,卢照邻也跟着同行,亲临塞外,耳目所及、心有所感,从而打破了宫体诗的束缚,写下一些颇具刚健之气的边塞之作,开辟了一条道路。

    但现在有了陈青兕这个样例,卢照邻也提前有了感悟。

    原本这个时候,他还在邓王府当典签,就是因为从陈青兕的诗文中得到了启发,从而辞别典签之位,选择入京。只是不想因此成为了家族的棋子,一直心怀愧疚,不敢与之接触,担心再度成为家族的棋子。直到陈青兕公开抵制宫体,批评六朝风气,这才下定决心。

    富嘉谟、杜审言也跟着附和,两人同样厌恶宫体的低沉消极,感情空洞、用典繁缛,喜欢盛唐体的朝气。

    听着四人的表态,陈青兕也涌现出一股吾道不孤的感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