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还有里面的菜,也比直接用猪板油煮的有味。
就有人道,“还真是,吃着有味儿,浓郁,话说你们家这脑袋瓜是咋想的,就想出这个法子,人家做生意都去紫云县,再不济镇上,村里的集市,就你们家,把生意都做到这来了,我们还愿意买。”
杨氏就笑了笑,“这可不能跟大家伙儿说,我家还指着这生意过活呢。”
听着杨氏半玩笑半认真的话,就没人在问这个话了。
不过那心里活泛,家中又有人的人,就开始琢磨让家里的人也做这个生意,这里有周家的,不好让家里掺和,修路的地方可以去呀。
于是一两天后,正在修整的官道上,就出现了卖菜饼子,卖馒头的小摊。
修渠这边,却一直只有杨氏和周大郎。
不过两三刻钟,杨氏带来的一百个菜饼,就卖空了,连带骨头汤也没有了。
摸了摸兜里的铜板,杨氏笑眯眯的和大家伙儿道,“今儿就一百个饼子,除去昨天订的,都没有了,要是今儿没买到,想吃的,也可以跟昨天一样预定,明儿还是一百个,先订先得。”
听到杨氏的话,立即就有人喊道,“周三郎大嫂,咱们这有百十号人呢,你就做一百个,远远不够啊,我看大家几乎都是一买买两个,你这一百个,有大半的人吃不上,依我看,你做上两百个,才够大家伙儿的。”
说完,那人又冲大家问道,“你们说是不是?”
三三两两坐着的人群中,立即就有人附和,“就是,周大嫂,百十来个人,做一百个,肯定不够,要不做个一百七八十个,这样想吃的也吃得上,不想吃的也可以自己带干粮,不会让你浪费。”
另一人道,“照我说,大家要是第二天想吃的,不如头一天就预订,这样周大嫂心里有数,来了只管将东西给预订的就好了,这样大家都方便,我们不用担心吃不上,周大嫂也不用担心卖不完。”
大家都觉得这样合理,于是纷纷找杨氏预订第二天的。
因为头一天有预订的情况,杨氏早有准备,立即让周阳拿出纸和木炭来,一一记下要的人的名字以及数量。
记完后,周阳算了算,跟先前那人说的一百八十个的数量差不多,就朝杨氏道,“娘,数量跟刚刚那位大叔说的差不多,一百八十个,还剩下十来个人没有预订,应该就是自己带干粮的,咱们明天按这个数量做就行了。”
杨氏点点头,朝着大伙儿道,“既然大家都同意这样做,那明天我就按预订数量做了,没有预订的兄弟记得自己带上午食,免得到时候没有买到菜饼子饿肚子。”
“修渠可是体力活儿,可不能饿着肚子干,危险。”
经过杨氏这么一提醒,又陆陆续续有几个人预订了,剩下的就是家里自带干粮了。
杨氏看着剩下的几人,虽然看着壮实,脸色和精气神却不是很好,恐怕是家里真不好。
就琢磨着明天煮骨头汤的时候多加点水,到时候给那些人也分点儿汤,虽然不是好东西,但也带着肉味,总比没有好。
晚上,杨氏把这想法跟老太太一说,就得到了老太太的同意,“多添两瓢水的事儿,加了就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