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及笄礼过后,众人都意犹未尽的散去,祝家三口和四个师兄弟坐在新修的小二楼别墅里,吹着凉风,喝着小酒。
有点微醺的时候,郑启站起来拱拱手,满脸抱歉的说,“我要告辞了,今夜要连夜赶回军营。”祝山看着他,问:“可是局势紧张,有敌来犯?”郑启恭敬地回答:“恐有敌情,也恐有变故。”
五年前五皇子宋璋求得一瓶珍贵的药丸,敬献给了当今皇上,让缠绵病榻的皇上又多活了几个年头,因此显露头角,却也更受几个皇子的排挤。
宋璋受到封赏,协理刑部的时候,刚好敌国大肆来犯,可是朝廷除了景家竟无人可用,皇帝不放心京都,要留景陆在京营,一筹莫展的时候,宋璋谏言替郑将军翻案。皇帝左思右想后,在敌国侵占了几座城池的情况下,迫于压力,无奈答应。
郑家翻案后,郑启回京听封,朝廷将原本的宅子发还,还封了忠勇他将军,让他赶赴前线,希望能唤起更多有识之士同往,为朝廷收回丢失的城池。
郑启当时内心去愤怒得,是梁山开导他,个人情感先放一边,国家大义应该置于首位。况且,你学的一身本事,不保卫百姓,学来做什么?而且想想你的父亲,他为什么冒着被砍头的风险也要守护百姓?你应该继承他的遗志,做一个对得起百姓的好将军。
郑启听了劝,果然不负所望,代领当年追随过郑将军的老部下,和一些原本对朝廷寒心,却在郑家平反一事中又看到了希望的武将,运用自己学的兵法,谋略,用过人的武艺,一连收复失地。
然后就追随郑将军的脚步,驻守西北边陲,边关终于安稳了两年。可是近一年,随着皇帝病危,皇子争权夺利愈演愈烈,军营被频频插手,常有贻误军机的事情发生,郑启也是焦头烂额。
尤其,军饷和物资被牢牢把握在太师一派文官的手中,让郑启十分捉紧掣肘,半年前,杨之涣终于顺利进入了户部,多多少少给郑启解决了些燃眉之急。只是如今,听说又要来一位监军,军营就更加急需整顿,不然肯定要出乱子。
杨之涣放下酒杯,轻轻一笑,“大哥莫急,好叫你知晓,我就是新上任的监军,杨大人。”郑启诧异得看着他,“此话当真?”杨之涣继续说:“真的不能再真了,等明日一起启程,就说你来迎接我。”
郑启舒了一口气,“还好还好,这监军,可真是让我头疼,你这运作的不容易吧。”众人看着杨之涣,等着他的下文,“我跟父亲求的,哦,就是宰相杨大人。”
大家像第一次认识他一般,“二哥你可以啊,深藏不露!”钱星云先憋不住。
“以前你们也没问啊。”
“难怪我家的事情,这么快尘埃落定,原来你父亲也使了力的。多谢!”郑启一抱拳。
“大哥,可别,兄弟说这个多见外。说真的,你们别觉得宰相多了不起,我觉得我爹比我师父差远了,就我回去帮他整理那些陈年旧资料,按咱们学的档案管理,加以统筹,他都跟没见过似的。”
“难怪我觉得去年开始,收税的官差那套表格很眼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