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地球最像火星的地方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规定的世界,郑日强到冷湖的火星营地报到。

    冷湖在中国大西北,隶属青海省。

    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我们科普一下:冷湖是中国青海有名的石油小镇,位于中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是西北的“小香港”,从冷湖往火星一号公路走个十几公里就能看到。

    冷湖,蒙古语称为“呼通诺尔湖”,意为异常冰冷的湖水。这里常年寒冷多风,少雨干旱,昼夜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年均气温4摄氏度,属典型大陆性气候。戈壁滩荒凉无垠,连绵起伏的土丘矗立在荒漠之上,干枯的河道交错纵横,雅丹地貌像极了火星。

    其实,在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400多年不下雨,也是地球最像火星的地方,很多想去火星的人都到先到那里训练。

    在冷湖的“火星营地”,郑日强第四次看到了孔子梅。

    看到孔子梅,郑日强有点懵圈,以为她是来旅游的,但见孔子梅带着大包的行李,又不像来旅游,就旁敲侧击问她来干什么。

    孔子梅看到郑日强也是大吃一惊,也以为他是来旅游的。

    郑日强就问:来旅游?

    孔子梅想想说:嗯的,来参加一个会议呢。

    郑日强问:什么会议?这里没有会议啊。

    负责接待的人对他们招招手,来培训的跟我来。

    郑日强和孔子梅就走过去,然后,他们两个同时恍然大悟:你也是来营地参加培训的?

    两人就哈哈大笑起来。

    吃过晚饭,两人走到天底下看星星。他们从没有见过如此纯净的夜空——也许是平日里自己行色匆匆,没有留意过夜空。

    不过,据说冷湖的夜空晴夜数多,视宁度好,水气含量低,也有地方政府的保护,所以很好。

    为了保护夜空,地方政府将冷湖全局1.78万平方公里纳入暗夜星空保护区:不亮灯。

    2018年,科研团队确定了海拔4200多米的赛什腾山顶作为天文望远镜的地点,并建起两座观测塔,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天文观测基地。

    在野外,郑日强这个业余天文爱好者指着遥远那个暗红色的星星,教孔子梅认识夜空:那是七斗星,那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那是火星。

    看着那颗红星,两人心潮澎湃。

    郑日强这才得知,无业的孔子梅是一所普通大学蔬菜专业的研究生。

    孔子梅也了解到,郑日强也不仅仅是快递小哥,也是一所医科大学的医学研究生。

    他们注意到,去培训的48人,绝大部分都有研究生学历。他们在征集令中没有规定学历,但他们还是在乎的,只不过那样说避嫌,证明他们没有歧视没有文凭的人。

    他们经过层层筛选,考察,最终在51万报名人中,确定48个培训名单。

    郑日强说:难怪重阳节我回去,还听父母说有人来搞调查,还以为是郑日强考公务员,有关部门政审呢。没想到是这个事情。

    荒凉。这是冷湖给他们的第一感觉。

    这个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地,鼎盛时期有成千上万人生活在这里。但随着上世纪80年代石油资源枯竭,冷湖逐渐萎缩成只有800个居民的小镇。

    两年前,地方政府开始考虑重振冷湖,开辟“火星营地”。

    在距离冷湖1.5小时的地方,有几个白色“集装箱”,这几个像蒙古包的东西,就是今后郑日强训练的地方。

    培训有什么内容呢?

    《培训手册》说,训练包括GPS定位、火星徒步、火星移民、火星生物圈、着陆器模拟等等。

    他们集中后,BIPU公司一个副总裁鲁哈尔过来训话,称他们在50万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非常难得,可谓是万里挑一。

    他们曾去应聘者所在的单位、原来的学校,家族的情况都做了全面的摸排,所选择的48人来自五湖四海,都是身体健康、绝顶聪明、头脑灵活的人。

    原来如此。

    在鲁哈尔的带领下,一班人进行了宣誓:我发誓忠于BIPU,热爱航天,不怕牺牲,无所畏惧。

    但有什么具体内容呢?

    喜欢八卦的人很快就了解到,中国的物理专家刘冠军在一个叫“鸿富”基金的资助下,利用飞碟原理,带领一个27人的团队,日夜公关,花钱无数,终于在2026年发明了新的反重力飞行器。

    这种飞行器的速度比火箭大大提高,由于没有重力影响,载重也大大增加。

    更为主要的是,这种飞行器可以直接在火星表面起降,就像直升飞机一样方便。

    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他们(刘冠军团队和鸿富基金)居然把这种无价之宝公之于众,这种新型的飞行器,他的速度达到1000公里每秒,单次载重108吨(含2名宇航员的消耗)。

    所以,BIPU公司决定租用它的飞行器去火星。

    一个队友用手提电脑在《科学报》电子版上看到相关报道:48名预备宇航员,在接受BIPU公司严格的训练,未来,他们当中有人将出征火星,踏上那神秘的星球。

    这严重地违反了训练规定:任何人不能带任何电子产品进来,他们的手机、游戏机等已经被没收,就是电子表都不可以。

    为了杀鸡儆猴,偷带手提电脑的人当即被开除。

    训练还没开始,他成了第一个被淘汰的人,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第二天,培训开始了,没有任何预警,对火星登陆没有任何概念的48人被分成8组,6人一组(有一组5人)。

    很巧的是,郑日强就与孔子梅一组,进行为期400天(第一期)的人类模拟登陆火星实验。

    他们要“驾驶”飞船15天到达“火星”,并在“火星”上生活90天。而且,他们训练的飞船,跟现在的不太一样,他的外形像个碟子,就是像飞碟一样。

    他们组中,郑日强任宇宙飞船船长、一名飞行员任驾驶员、一名采矿工程师、一名植物专家、一名3D打印专家和1名牧师在内的5男1女。

    根据培训计划,6名志愿者将在“飞船”生活15天。

    期间,教练不断给他们出问题,比如飞船故障,通讯中断,等等。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