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明灯工业公司也还没有正式成立,销售上面不用那么着急,有空得问一问梅瑜,他的人脉广,又不属于利益相关方,可以提供一个比较靠谱的建议。
在销售部门里安置那些勋贵子弟,柳青不用担心他们夺取权力。
反正销售部门要被分离到京城,只管销售,属于矿场的外围,参与不了核心事务,要是有什么不好的心思,随时都可以将他们剥离开,另外再建立一个销售部门。
柳青甚至不介意在销售部门里面聘请宗室子弟——只要他们能在宗室里面打开销路,能给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让他们做也无妨。
生产研制环节那就别想了,一个都不能带入。
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招人。
招聘更多的工匠以及学徒工。
这个不能靠着押解犯人来填充,需要从社会上招聘人手。
拥有着手艺的工匠来这里做工,包食宿之外,可以获得每个月两贯的基本工资和不低于两贯的绩效工资。
工艺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强,获得的工资也就越高。
十四周岁到十八周岁的少年,来这里做学徒工,除了包食宿之外,每个月还可以获得五百文的零用钱。
不限定时间,只要技术合格,有能力独立完成工作,就可以转为正式工人,享受和那些工匠一样的待遇。
学徒工的招聘启事,柳青要求印上几百张,张贴到附近的村镇,什么树上、凉亭上都可以张贴,多张贴一些。
这附近都是农村,十几岁的孩子数量还是不少的,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家,身体还没有长成,干不了多重的活,饭又吃得多。
在这时候能够有一个地方包他们的吃住,每个月还能挣点零用钱,那就是很不错的营生了。
不要说那些半大孩子,就一些成年人都愿意去做那样的营生。
只是柳青考虑到年轻人更具备可塑性,学习能力也更强一点,所以在学徒工上面没有招收成年人的打算。
学徒工的招聘数量,柳青给出的上限是一千人。
煤气灯生产暂时不需要那么多人,但是他需要给这个矿场储备更多的技术人才。
在附近一片农村招收学徒工,这也有助于矿场在这里的稳定。
当工人和矿场的利益是绑在一起的,属于本地的工人更多,本地也会对这个矿场产生一定的认同感,认为是“我们的矿场”,会自发的维护矿场的利益。
这个叫做本土化。
至于工匠的招聘,大战场还是放在京城。
那里才有更多的工匠存在。
柳青准备派出一个十人团队去京城招聘工匠,目标任务是至少招聘够一百人,上限是两百人。
招聘团队就由管伟这个生产经理带队去,成员也都是工匠——他们更知道京城都有哪些工匠,也能够鉴定招收的工匠工艺能不能合格。
柳青还给出这样的承诺——那些工匠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携家带口过来,矿场可以给他们提供免费住宿。
吃嘛,当然需要自己解决。
但是,家眷也可以在这里找一份活,比如缝补浆洗什么的,虽然工钱不多,但能够包吃,也可以挣来一点零钱补贴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