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很清楚这点,就连他自己,对于种地这些务实的工作,都是一知半解,就更别提其他人了。
“我觉得姑复郡有一点做得很好,值得学习。”沉默片刻,杜如晦说道。
“哦!”房玄龄从思索中回过神来,看向好友。
“除了遂久城,姑复郡其他城池的官员,一开始都是小吏,从最基层做起,做得好就升职,而且王兄弟说了一句,我记忆深刻,没有经过基层锻炼的人,很难做好大官,他几个儿子,曾经都做过小兵,做过小吏。收税的里正,看城门的士卒,抓捕罪犯的差官,审判案件的判官。”杜如晦回忆着说道。
“是个好办法,不过拿到朝堂并不太合适。”房玄龄说道。
朝廷也有相似的措施,官员外放,三年一调动,只不过没有做得那么彻底,毕竟九品中正制的影响,依旧存在,举荐还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陛下重视科举,明年开科取士,我以为可以采用这个办法,所有参加的人,全都外放,而且从小吏做起,一年一考核。”杜如晦眼中精光闪烁着说道。
“你的意思是无论是否考中,全都收下?”房玄龄略微惊讶的问道。
“正是,能来参加科举的,多少有些真才实学,即便不中,做一个小吏应该没有问题,说不定其中就有一些才能不错而务实的人。”杜如晦很肯定的说道。
“嗯,有道理,陛下应该会同意,不过如此多人外放,到哪里合适呢?”房玄龄摸着胡须说道。
两人沉默片刻,随后相视一笑,一口同声的说道:“南洋!”
“此事不宜提早外泄,最好是开考之后,再对外公布。”房玄龄提醒道。
突然想到,姑复那边,百姓跟着士卒高喊口号,激情四射的样子,杜如晦心里顿时有了主意,笑着点了点头。
皇宫之中,刚刚没有走多远的长孙无忌,就被一个内侍,以皇后的名义,叫了回去。
知道这是李世民想和长孙无忌单独谈谈,所以房玄龄与杜如晦才同路离开。
长孙无忌被单独留下,他其实心里自己明白是为了什么,这会他已经冷静下来,微不可查的叹息一声,跟着内侍又走了回去。
“臣长孙无忌,见过陛下。”
“又没有外人,辅机不用多礼,快过来坐,刚才朕让人送御膳过来,你陪我吃点。”李世民笑着说道。
“臣遵旨。”
“辅机,你我认识多久了?”长孙无忌坐下之后,李世民看着远出,思索片刻问道。
长孙无忌抬起头微微一想,随即回答道:“臣与陛下初识,应该是大业五年,家父与太上皇刚刚为您定下和皇后的亲事。算起来已经二十二年了。”
“是啊!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你我都老了。”李世民感叹道。
“陛下春秋鼎盛,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可一点都不老。”长孙无忌笑着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