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轮流秉笔。
但是六位宰相中依然有地位高低。
刚刚主持了科举考试的裴冕风头最盛,隐约是诸宰相之首。
崔圆精通于军事,如今平叛的军事工作都是他筹谋的,地位仅次于裴冕。
崔涣是房琯举荐为相的,房琯罢相之后,他在政事堂的生涯已经接近尾声,如今他谨小慎微,几乎对所有事情都不发表意见,朝廷大臣都认为他很快就要被赶出政事堂了。
李麟刚刚完成了迎接上皇返回长安的任务,正得到皇帝的重用。
苗晋卿和张镐这两个寒门宰相,在政事堂中的存在感很低,属于墙头草的角色。
小延英殿等于是皇帝的书房,众宰相进了小延英殿后,只觉得温暖无比。
一座精美的烫金暖炉立在小延英殿的书桌边上,钢铁管道通向了屋顶,金丝炭在暖炉中熊熊燃烧,将暖炉上方的水壶加热。
被加热的蒸汽通过管道,将热气传输到延英殿的几个角落中。
这样新奇的事物,肯定是建宁王,哦不越王进献的。
不一会儿,李亨带着玳冒边框的眼镜出现在宰相们的面前。
李辅国跟随在李亨身边,等到皇帝坐下之后,他对着宰相们说道:
“史思明请降。”
这句话说完,五位宰相脸上都露出喜色,只有张镐的脸色变得阴沉。
在场的宰相,都知道史思明是如今河东的实际控制者。
伪燕皇帝安庆绪被李嗣业困在相州,如果史思明归顺,那安禄山之乱就可以说被平定了!
也难怪各位宰相面露喜色,安禄山叛乱几乎打光了唐军的家底,要是能够兵不血刃的平定叛乱,自然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在场的也都是人精了,崔圆首先问道:“那敢问陛下,史思明请降的条件是?”
皇帝说道:“史思明要朕赐他史家河东三镇的旌节。”
听到了这个条件,裴冕和苗晋卿两位宰相脸色一变,裴冕更是直接说道:“陛下不可!”
“若是答应史思明的条件,那不是和安禄山叛乱之前一样了?这恐怕是史贼的缓兵之计,等到叛军休养生息之后还会再叛的!”
苗晋卿也躬身说道:“臣附议!”
而宰相张镐更是直接说道:“陛下,史思明狼子野心,和他谈判是与虎谋皮啊!”
皇帝的脸色也沉了下去。
宰相们说的也没错,史思明是安禄山的亲密副手,在河东三镇并称“安史”,声望可要比现在伪燕皇帝安庆绪还高。
如果还给他河东三镇的节度使,那就等于回到了天宝十三载的情况,朝廷随时要提防他再次叛乱。
看到皇帝犹豫,崔圆说道:“陛下,安禄山叛乱,也是当时奸相杨国忠屡次进谏谗言,最后才逼迫安禄山造反的。安禄山在李相执政的时候就任三镇节度使了,那时候他也从没有起过叛乱之心啊!”
李相就是李林甫,说道这个名字,李亨脸上露出厌恶的神色。
李林甫多次打压当时的太子李亨,逼死了他的太子妃韦氏,李林甫执政的时候,也是李亨这个太子最及及可危的时候。
李林甫给他带来的阴影还在,不过李亨也承认,口腹蜜剑的李林甫,确实压得安禄山非常恭顺。
崔圆这么一说,李亨又忍不住想要接受史思明的投降,这样就能平定安禄山之乱了!
这几年打仗太累了!
从灵武匆忙登基,到凤翔府的日夜筹谋平叛,大唐几乎打残了关中,从陇右和朔方抽调的精兵也消耗殆尽。
抽干了江南浙东的财富,差点毁灭了长安和洛阳这两座帝国明珠。
看到皇帝这幅为难的样子,崔圆继续说道:“臣愿意为使臣,去河东接受史思明反正!若是史思明这是缓兵之计,臣愿意死社稷!”
崔圆这个当朝宰执这么说,其他宰相也纷纷闭上了嘴巴。
崔圆都愿意自己去做使者去河东来了,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呢?
这场小延英殿奏对结果,是裴冕、苗晋卿保留意见,张镐激烈反对接受史朝义投降。
崔圆、崔涣和李麟则支持接受史思明的投降。
皇帝立刻下旨,任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圆为归义大使,立刻快马前往太原府,检查史思明投降的诚意。
皇帝已经将河东三镇册封文书交给了崔圆,若是史思明是真的愿意投降朝廷,皇帝也不吝啬给史家河东三镇的旌节。
同时皇帝通令镇守安阳城的李嗣业,加紧围剿安庆绪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