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朕怎么就当的这么难!
好不容易打回了长安,刚刚过了一个新年,前线怎么就败坏城这个样子了?
想到父皇做皇帝的时候,安禄山要赤裸上身跳胡舞给逗乐父皇。
这皇帝比皇帝真的是气死人啊!
但是朝廷这么吵下去,恐怕是连日常工作都没办法维持了。
皇帝只好亲自下旨,中止了这场朝堂大争论。
如今陇右入关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皇帝下令让越王在陇右整顿军队,随时听从朝廷调令。
接着下令在关中再次执行三丁抽一丁的募兵政策,同时洛阳都畿,淮北等地也募兵,送给郭子仪和张巡守住洛阳城。
皇帝下令赦免了相州大败主将李光弼的罪过,命令他再次领兵戴罪立功。
而史思明这边,皇帝还是下旨,让河东出兵进攻安贼,协助唐军平定叛乱。
圣旨一下,宰相崔圆立刻向朝廷请辞相位。
皇帝走了形式,连续慰留了崔圆三次,然后下旨让崔圆出任岭南东道经略观察使。
政事堂再次少了一名宰相,不少官员心都热了起来。
自从韦见素罢相之后,崔圆也跟着罢相。
政事堂只剩下了五名宰相,很多人都看到了政事堂空缺的位子。
接下来郭子仪的表现总算是没有让大唐上下失望,他在河阴建立了防线,挡住了伪燕先锋崔佑乾的第一波进攻。
伪燕大军攻打洛阳受挫,只能在河阴对面结寨对峙。
而安庆绪手中存粮不足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安庆绪不得不暂缓了军事行动,开始向河东求粮。
经过了现实的毒打,安庆绪显然比以前脚踏实地了很多。
安庆绪写给史思明的信非常的前辈,用子侄的口吻向史思明请求军粮的援助,甚至安庆绪还务实提出割让河南道门户安阳城给史思明,换取一批军马。
安庆绪的使者到了太原后,史朝清立刻带着使者去见了史思明。
对使者史思明是极力安抚,将使者安排到后方休息之后,史思明说道:
“父帅!既然安庆绪愿意用安阳城来换粮食和战马,我们就换给他好了!”
史思明摇头说道:“没想到安庆绪这小儿竟然长进了这么多,只可惜你这痴儿还是没长进,果然只有逆境才能磨砺人啊。”
史朝清憋红了脸,在安禄山起兵之前,他也经常和安庆绪对标类比。
都是没有继承权的儿子,只不史朝清比安庆绪更受宠,当年他们也都是在河东提笼遛鸟的纨绔子弟。
只不过等到安禄山叛乱,席卷关中后,安家的继承人安庆宗被杀,安庆绪成了大燕王朝的太子。
紧接着安禄山暴毙,安庆绪登基为帝,那时候史朝清的心理是相当难受的。
原本和自己一眼的人物,摇身一变成了皇帝,成立自己父兄的君主。
后来安庆绪丢了两京,流窜到了相州,史朝清心里还是莫名高兴的。
可是听到父亲亲口夸奖安庆绪,史朝清心里更是不服气,他开口问道:“安庆绪小儿有什么了不起的,父帅未免太抬举他了。”
史思明笑了笑说道:“用一座安阳城,就把我史思明拉进对大唐的进攻中,这安庆绪打的好算盘。”
“既然这安庆绪居心不良,那我们不如斩了使者,送给大唐!”
史思明无奈的笑了笑,史朝清仿佛在父亲的笑容中看到了嘲讽,他连忙又说道:“那我们给安庆绪粮食,进军安阳城?”
史思明还是摇头,史朝清急了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父帅到底要怎样!”
史思明说道:“你让人回复那个使者,粮食河东可以运给陛下,战马河东也缺,实在没办法支援陛下了。”
“这安阳城是陛下攻下来的,思明不敢取,就请陛下继续留着吧。”
史朝清意外的看着父亲:“父帅,您不是下错令了?我们要给安庆绪粮食,还不要安阳城?”
史思明看着儿子,还是解释道:“给粮食安庆绪,是为了他在相州撑下去。”
“不进军安阳城,是为了不要主动卷入战争。”
“等安庆绪和唐军消耗的差不多了,我军再进入战场,那时候就能一战定乾坤了!”
听完了史思明的话,史朝清羞愧的低头,果然自己和父帅比来还差的远呢!
就在整个大唐的目光都被吸引到河南道的时候,扮作商人的尉迟信来到了榆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