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安等人经过两日的辗转奔波,终于是赶到了长安城外。
远远望去,这青砖砌成的长安城墙如同洪荒巨兽般坐落在平原之上。
坑坑洼洼的城墙上还残存着一块一块的黑色血迹,向世人们展示着它曾经经历过的刀光剑影。
城门楼处,百姓来来往往,脸上洋溢着自信又幸福的神情。
这些日子来,大唐经历的飘摇风雨好像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
顾长安等人也顺着人群,进了长安城。
像罗小三,南承光这几个头一次来长安城的。
对那没有见过的景象是充满了惊奇,嘴巴那是张的一个老大。
少年们马不停息的朝着长安北边那德明坊赶去。
黄扒皮的宅子便坐落在那街坊,是帝国对开国战争中的阵亡将士的军属抚恤。
黄二山去过几次,便是他提议几人在那落脚的。
此时更是带着众人往德明坊走去。
德明坊有乡民三百户,大都是军属。
虽说日子过的比较苦巴巴,但一个个都挺热心善良,很是纯朴。
顾长安等人初到德明坊,衣着很是破烂。
这时已过午时,坊内的乡民也是不多。
乡民们大都是互相熟悉的,对这刚来的八位少年很是诧异。
毕竟也没听过谁说哪家的屋子换了主人。
这偏僻且又破落的德明坊是很少有外人来的。
几位乡民看着这几个少年灰头土脸的样子,也是发自内心的对这几个孩子动了恻隐之心。
“孩子们,你们来这德明坊是做何事啊?
是没东西吃了吗?
你们等一会!
婶屋里还有几个馒头,先拿给你们垫垫肚子。”
一位正在晾着衣服的妇人,大概四十左右,脸上还有菜色,想必生活也很是拮据。
此时却开口这般说道。
不等顾长安他们张口,便放下手中装着衣物的盆桶,转身往屋子里走去。
右前方一位耄耋老人此时也朝着顾长安走来。
颤颤巍巍的样子好像随时便会摔倒一般。
老人的牙齿早已掉光,说话的语速很慢。
“孩子们,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呀?
到我们这德明坊来,又是来做什么呀?
不嫌弃的话,跟老头我说说。”
顾长安很仔细的听着,对这德明坊乡民的热情很是意外。
都说是人情冷暖。
这种来自陌生人的关怀,让顾长安,黄二山等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
顾长安往后退了一步,躬身说道:
“这位老丈,我等是那翠华山下黄家庄人,庄子遇到歹徒出了变故。
我等侥幸活了下来,是来这德明坊落脚的。”
老丈激动的说道:
“黄家庄啊!
我知道,我知道!
那黄地主也是个苦命的人啊,两个孩子都死在了战场上。
孩子,你说黄家庄遇了歹徒?
不行,你们跟着我去报官!”
说着便拉住顾长安的手,对着旁边的黄二山他们道:
“走走走,去报官!
那歹徒可不能让他就这么逍遥法外!”
顾长安他们只好解释到:
“老丈,你有所不知。
我们兄弟几个虽说有些年轻,还是有些身手的。
那个歹徒被我们围住,也没落得好下场。
只是庄子里的人…”
老丈看着顾长安几人那红了的双眼也不做声了。
他看得出来,顾长安几人的话并不是假话。
他们几人看着脸庞,虽说稚嫩,一个个身子骨却是壮实着。
看上去有把子力气。
这时那妇人也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手了拿着个大碗,缺了一角的碗里装满了馒头。
顾长安的注意被吸引了过来,他连忙说道:
“这位婶,不用您的馒头了。
我们还有些吃的,感谢您了。
我们兄弟几个以后便在那黄地主的院子落脚了。
您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一定要招呼我们兄弟几个。”
妇人面带疑问的看向老丈,那老丈点点头没有做声。
显然老丈还在叹息着刚刚听闻的黄家庄的悲惨遭遇。
妇人也有些担心道:
“你们几个孩子还小,以后生活上遇到难处可一定要找我们街坊邻居帮忙。
知道吗!”
顾长安只得再次行礼,躬身道谢。
黄二山他们也是有样学样。
自此,他们八人,便算在德明坊落地生根了。
黄地主家的宅子坐落在这德明坊深处。
比一般的屋子要大些,是个四进院落,坐北朝南。
院子中央还有棵光秃秃的柳树。
虽说一段时间没住过人了,但是不算破败,只是有些灰尘。
显然这段不住人的时间并不长。
院子里的各种物事倒也充足,地窖里更是满满当当的粮食。
够顾长安他们八个人吃上好些年了。
几人打水上下收拾,直到夜幕降临,才堪堪将这处院落打扫干净。
顾长安等人本就心神疲乏,虽是修士,也累的够呛,一个个瘫坐在院子中。
那黄本济躺在地上,眼神空洞的看着天上的星星,说道:
“长安哥,你说,我们以后该做些什么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