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往往都会捉弄在意它的人,越是认真就越容易出问题。
有陈师傅的那一个月,从未出过问题,偏偏是在陈师傅离开的下一段塔筒,问题就找上门来。
“这对角线超差了,母线也超了,修!”
周国强看着本该吊走上新活的塔筒,不近人情的监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书两个字‘返修’。
那两个字是如此刺眼,是如此打脸。
“小周,这怎么办?咱们没修过啊?”
监理扬长而去,杨师傅略带担忧的问道。
“额……找找谢师傅,看看他有什么办法没。”
周国强第一次遭遇返修这种情况,可他并不觉得问题出在他身上。
“那我去叫谢老四,这事闹腻歪了。”
周国强看着杨师傅心急火燎的样子,他反到一脸平静。
干活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修不可怕,可怕的是若这种问题一直出现。
周国强围着塔筒转了一圈,而后又拿着盒尺从筒节内部进行一系列测量。
“小周,我刚才都打听清楚了,齐监理的意思是,差的有点多,肯定不能给过,不行咱们就修修?”
谢师傅很少用命令的口吻,而是采用商量的口气,给人一种很亲近的错觉。
“谢师傅,这活修没问题,但修之前咱们是不是应该,先搞清楚到底原因出在哪?要是我对接水平有问题,不达标我认,若是其它环节出的问题,这锅我可不能背。”
周国强奉行讲道理的原则,在他看来尊重永远是相互的。
“呵呵,那你说说这母线不合,对角线超差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只要你说的对,无论哪道工序出了问题,我都可以帮忙协调。”
谢师傅依旧很有耐心,他具备当领导的最基本特质。
“来,谢师傅,咱们看下筒节尺寸,母线超差的源头就在这上面。看这里三米贴合没有缝隙,对面也没有缝隙,焊道上下一米,这缝已经超过五个毫米。”
“这一段上,至少有三道口,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母线不合,就是这个点短了。”
周国强不想狡辩什么,他只是在用事实说话。
“什么意思?你是说下料下亏了?这里的缝确实大。”
谢师傅一时间没转过弯来。
“意思就是,这个缝是我对接时能收的极限,这个缝的宽度,说实话不好焊,四个的焊条都能直接伸过去。”
“我也知道咱们下料会有误差,所以这种问题,就自行克服了。但现在母线差出来,也就是说这个有缝的位置,在对接时应该不收,或者再放大一两个,才能满足母线尺寸要求,明白我的意思吗?”
周国强希望谢师傅能认真听取他的解读。
“小周,你说的我都明白,一张板下亏几毫米不明显,若全集中在一段筒子上,就造成今天这结果。要是修的话,这个缝不能在放宽了,后续工序不好干,最好是选择,切除没缝的部分,做减法,你觉得呢?”
能当上调度,水平能力都不是盖的,谢师傅也算啥都懂点的全能。
“做减法也好,做加法也好,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的意思是,如何降低这种问题出现的概率。”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