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早,莲花匆匆扒拉几口饭菜后,就回到水里村,直接到学校给学生办理报名手续,给学生发书发笔记本,组织学生搞大扫除。直到吃中饭才回到杜长庆家,把从新阳带回的东西给了张秀英处理,这让杜长庆和张秀英都很满意,这个媳妇还有点懂事。
莲花也跟他们说起了在新阳发生的一些事情,说到陈雪的离世,令两位长辈也唏嘘不已,直叹红颜薄命,人生难料,最重要的是好好的过好每一天。
两位长辈的话也是有感而发,因为村中就在莲花离开的这几天,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料之外的噩耗:莲花以前的学生杜小溪的父亲杜源能也在前几天去世了,因为点了根蜡烛下到家里的地窖拿红薯就没再活着出来,前天已下葬。也因为这件事,村里的人们才知道地窖建在屋里十分危险,里面空气稀薄,不新鲜,如果再点蜡烛,能更快地消耗掉氧气,让人窒息而死。因此,还有少数几家在家里挖了地窖的马上把地窖填了。
杜源能虽然年龄比莲花大很多,但上学迟,到高小的时候曾和莲花是同班同学,十分憨厚,不爱说话,但对莲花却很好。
由于解放前以及解放初期,农村经济条件很差,很多人没上过学。解放后,虽然可以免费上学了,但很多人并不重视读书,一开始有的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认为不如让孩子在家帮忙做事或带弟妹,有的孩子自己一开始也不愿意上学,后来渐渐认识到读书认识些字还是有些作用的,才临时起意去上学认几个字。因此那时的一个班上,同学们的年龄差距很大,有的十几岁了才上小学一年级。
学校里曾经有些调皮鬼想要欺负年龄较小的莲花,杜源能一声不响就帮莲花吓跑了那群人,毕竟杜源能年龄大,个子高,力气自然也比那些小孩大多了。莲花因此十分感激他。到了水里村教书,十分照顾杜小溪。
杜小溪的性格很像她父亲,不爱说话,所以大家给她起个外号叫“哑巴”,但她长相像母亲,十分清秀,学习成绩很好,深得莲花喜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杜小溪开小灶(免费课外辅导),当然杜小溪也是不负众望,终于在县里参加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为莲花、为水里村、也为福满学区赢得了荣誉。
杜源能夫妇对莲花也是无比感激,经常邀莲花前去做客,或者从家里拿几棵小菜,拿几个红薯,或者炸几个糍粑给莲花送去,一来二去,在加上以前莲花和杜源能的同学关系,莲花与他们一家人就成了最好的朋友。杜源能家本来就贫困,有个瘫痪在床的老母亲,还有四个孩子,算杜小溪最大,最小的才嗷嗷待哺。现在家里的主要劳力杜源能一死,估计杜小溪的母亲二凤的生活压力会大很多。想到这里,莲花为自己没来得及为杜源能烧香送葬而深感内疚,更为二凤担心,想要赶快去跟二凤谈谈心,安慰安慰她。家娘张秀英却说她已代替莲花去凑了分子,烧了香,不必内疚,过两天等莲花忙完开学的事再去陪二凤坐坐也行。
晚上吃饭时,杜源远从石塘中学放学回来,十分惋惜地说起比他高一个年级的杜小溪因她父亲去世,今天没去学校报名,要辍学了。莲花一听就急了,杜小溪是个读书的好苗子,本来在她在县里参加小学学科竞赛后,天禾县一中就表示将来如果她成绩保持得好,她上初中可以特别录取,虽然那时大都是就近入学,但是一些好苗子还是会有特殊的照顾。可惜的是,杜小溪上初中时,正碰上□□爆发,城里的学校都乱成一团,杜小溪到县城读书的事也就不了了之,只好就近到石塘中学读书了。现在,她又碰上父亲去世,连初中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业都无法完成了。莲花觉得杜小溪真的有点生不逢时啊。
“不行,绝不能让小溪连初中毕业证都拿不到,我自己就吃过没有初中毕业证的亏。我得帮帮她度过这个难关。”莲花暗暗下定决心。
吃过晚饭,莲花就急匆匆地朝杜小溪家走去。二凤没想到莲花竟然刚从外地赶回就来看她,心里十分感动,一说起家里的遭遇就是泪眼婆娑。
莲花打量着这间沉浸在黑暗中的房子,屋里十分简陋,小小的煤油灯灯光十分的微弱,一闪一闪的,似乎随便就会被风吹熄。客厅正前方靠近卧室前的地窖已被新土填满,上面摆放着简单的神台和简单的祭品。二凤带着哽咽的诉说,引得两个大点的孩子也是泪水涟涟,只有那个襁褓中的孩子安静地躺在母亲怀中睡觉。
莲花边听边安慰,最后莲花说:“听说你不让小溪去上学了?”
二凤悲伤地点点头说:“他爸走了,家里没了劳力,起码可以让她帮我带带孩子,做做家务。不然,我怎么忙得赢?这也是小溪自己的意思,小溪是个懂事的孩子。我也是没办法,只好对不住她了。”
杜小溪也是黯然地点头。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