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回 红莲出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赵承宗从阅星楼探得红莲教的消息后,越发对这个红莲教主感兴趣起来。百余年前就可独步武林的红莲剑法是怎么样的一门绝学?而那司马重城的内力修为又是如何呢?这些都让赵承宗吊足了胃口。临行前,赵承宗独自来到山庄的一个小屋,静静的沉思起着,仿佛是在诉说什么事情,又像是在祈祷什么。这个小屋的内壁供奉着一些牌位,只写明是赵家第几代先人,却清一色的没有详细名字。

    翌日,赵承宗快马兼程,直下岭南。同是江湖顶尖高手,一个威名远扬,另一个却幽居山谷鲜为人知,这一次见面,注定让人满心期待。

    经过十数日的行程,赵承宗已经单枪匹马的来到岭南。岭南自古偏僻蛮荒,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但见道路越来越小,杂草滕曼夹道丛生,远近山林莽原浩浩,绝无半点繁华气息。一路上但见有人,必是京城贬谪的官员。这些被贬谪的官人皆是愁云惨淡,又加剧了这荒蛮之地的荒芜气息。

    赵承宗继续赶路待到黄昏才赶到一处村落,便下马投宿。村子里的人见有外人到来,都谨慎的很,赵承宗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愿意收留的地方。心里直叹民风未开。

    一番招待后,赵承宗给了农户一些碎银,算是报酬,便安闲入睡去了。山村的夜晚出奇的静,就像当年自己学艺是所在的深山一般。半夜,赵承宗忽然感知屋外有微弱脚步声,听得出外面应该有好几个人正悄悄的过来,赵承宗一个闪身来到窗边,轻轻掀起窗帘一角查探起来,不多时,房顶上亦有脚步之声。赵承宗凭借直觉知道已经有人盯上自己了。

    但赵承宗却回到床上佯装睡了起来。屋外那群人蹑手蹑脚的推门而入,细微的火光之下,赵承宗看到这些人个个手执利刃,朝着床边走来。

    忽然,赵承宗鱼跃而起,以极快的身法游走到门口,众人只觉得一阵风过,自己已经动弹不得。原来赵承宗在刚才那一阵快速的游走中,接连点住屋内所有人的穴道。如今个个人手拿兵器,却如木偶一般纹丝不动,不能言语。

    赵承宗又抬头仰望屋顶,确定屋上众人所在后连发数掌追魂手,屋上顿时刷刷的掉下三四个人来,这些人悉数中掌,皆一命呜呼。

    赵承宗这才点起蜡烛,扫了屋内这五六人一眼,这些人正是本村村民,为首的竟还是这户主人。

    赵承宗解开户主的穴道,质问其为何要行刺自己。

    户主早已被赵承宗卓绝的武功吓个半死,唯有跪地求饶。原来这里十分偏僻,众人见赵承宗衣着光鲜,又见其出手阔绰,遂起贼心,意图劫财杀人。赵承宗气愤不已,打出一式推山手,掌力顿时在屋内那五六个被点穴的刺客身上穿梭,不等其哀嚎,便齐齐死去。赵承宗关起门,又回到床上安安稳稳睡了起来。

    次日早晨,赵承宗离开村子,提起步伐向五指山疾驰而去。

    五指山重峦叠嶂,峰云如矗,浩浩荡荡的屹立在这茫茫荒原之中。赵承宗举目四望,但见主峰山顶青烟缭绕,料想这便是那红莲教总坛所在了。不多迟疑,赵承宗施展履尘功直上主峰。果然,在古树掩映之下,一座颇具规模的道观隐于其中,大门上“红莲观”三字褪尽铅华,显得十分古朴厚重。道观门外有一个百步见方的平地,其间供有一个硕大的鼎炉,炉上青烟渺渺,极显清静本色。赵承宗正欲前去通报,却听得观内传来一声言语:“来者何人,何不进殿一叙?”

    这声音自然随和,但却传入云霄,真如神仙也。但赵承宗更诧异的是自己履尘功无声无息,弗一落地,便被他识破,看来观内之人,必定也是一个极厉害的角色。

    “在下赵承宗,特来拜会司马教主。”语罢,便径直走了进去。

    这红莲观入了大门后,便是一副依着太极构造的庭院,只有中间曲折的石路直通大堂。庭院之上,三三两两的道徒或禅或动,各做各事,全然不顾赵承宗的到来。复步前往,只见大堂左右,是各式露天祭台,台上香火鼎盛,烟云弥漫,将大堂衬托的如仙家宝境一般。赵承宗边走边看,已经来到了大堂里面,但见大堂之上三清圣飘逸自得,三清面前,置放着一个诺大的红色莲华。红莲之下,端坐着一个闭目养禅的道人,大堂两旁则端坐着几十名道徒。

    “在下赵承宗,见过司马教主。”赵承宗对着道人一辑说道。

    “远客来临,所为何事?”那闭目养禅的道人缓缓说道,这人便是红莲教教主司马重城了。

    “久仰教主大名,赵某专程来此拜会。”赵承宗说道。

    “哈哈,贫道久居深山,不涉尘世,赵先生如何知得贫道?”司马重城笑着问道。

    “哈哈,红莲教济世为怀、普渡众生,连朝廷都知道,何况我一个江湖人士呢?”赵承宗笑着答道。

    司马重城随微微一怔,这才睁开眼细细打量起赵承宗来,然后说道:“我等方外人士,渡化世人皆为天下太平,岂料惊动朝廷,实非本意啊。”

    “红莲教在司马教主掌教以来声威大震,俨然中原第一教派,可见司马教主乃英明神武之人,且司马教主本有济世为怀之心,何不积极入世,也免得朝廷隐忧?”赵承宗索性坦白的说了出来。

    “原来赵先生是朝廷来的说客。”司马重城豁然的说道。

    “大丈夫自当报效家国,何况如今外敌压境之际?”赵承宗说的坦荡的说道。

    “但我毕竟方外人士,素来清静无为,求仙问道。凡世之事,恕我无能为力。”司马重城说的委婉,却也坚定的很。

    “赵某今日见得司马教主,自知教主清静无为,一心求道之人。但其他人却未必如此与我这般看待司马教主啊?”赵承宗却不急不慢的说道。

    “清者自清,我乃修道之人,自不必在乎世人的看法。”司马重城亦是超然的说道。

    “一般人这样看待红莲教,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若是当今朝廷如此看待,后果却是非常严重的。”赵承宗说道。

    “哈哈,红莲教以为百姓祈福消灾,渡厄渡难为教义,所作所为皆正义举止,何况我教历来严苛要求门人弟子,朝廷何必隐忧?”司马重城义正言辞的说道。

    “程适、施全清这二人司马教主想必听过吧?”赵承宗笑着问道。

    “程适乃红莲教福建分坛的坛主,施全清乃贫道门下弟子。不知赵先生如何认得此二人?”司马重城疑惑的问道。

    “前些日子闽南刁民起事,朝廷出兵讨逆,却于逆贼头目中擒获这二人。如今正押送往临安府。”赵承宗递上一份官文后,欲言又止,直直的看住了司马重城。

    司马重城自是一惊,连忙叫堂内道徒退下,接着又起身发呆似的站立许久。修身养道之人竟参与世俗纷争本来就有悖教规,何况这次还是和朝廷对着干,岂不是要祸及整个红莲教?原来赵承宗一直强调朝廷对红莲教有所忧虑,就是怕红莲教众参与造反。

    “我今日一见司马教主,当然知道教主您仙风道骨,不会做这等逆反之事,但要让朝廷也认识到司马教主乃潜心修道,时常为我大宋社稷着想,如此才能免于一难啊。“赵承宗说道。

    “那依赵先生之间,贫道该如何是好啊?“司马重城试探着问道。

    “只要司马教主能够下山赶往临安府,面见刑部侍郎郭大人,割舍与程适、施全清等人关系,并立誓红莲教为朝廷效忠即可。“赵承宗说道。

    “原来赵先生是要贫道献媚凡尘世俗,哈哈,那少林、三虚观等门派为何不出世来立一番誓啊?“司马重城忍不住偷笑起来。

    “少林曾有十二棍僧救唐王之举,经唐皇册封乃得武林第一门庭;道家始祖老子亦曾入仕为官,为后人景仰。红莲教自唐末成立以来,虽历十代掌教而一直星星点点,可见开宗之难。唯独到司马掌教手中,平地而起,遍布江南,可见司马教主才智过人。相信司马教主一定也知道一旦与朝廷对立,只怕到时候泰山压顶,难以善终。试问司马教主如何能够对得起红莲教历代先贤?如果司马教主能够依赵某所说,只需在刑部立誓一番,并约束教众不得参与造反起事,我保证朝廷将册封红莲教为中原第一教,司马教主亦可荣居国师要职,岂不光耀红莲教?”赵承宗仔细分析道。

    司马重城一时无言以对,只能陷入思考之中。

    “红莲真仙,大事不好了。”忽然门外传来一声急促的呼喊。

    司马重城连忙起身,出大堂去看是何事。只见一农夫气喘吁吁的朝大堂奔来,见到司马重城,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昨夜村子有十多名青壮农户被杀,死的十分悲惨。”

    “敢在五指山脚下滥杀无辜,究竟是何人所为?”司马重城急切的问道。

    农夫正欲摇头,却看见赵承宗端坐在大堂中央,这一看,农夫的脸立马青了起来,微微颤颤的指着赵承宗说道:“就是他,就是他,请红莲真仙为村民做主,铲除这妖孽之人。”

    司马重城随即盯住赵承宗,似乎希望他给出一个答复。

    “那些人确实是我杀的。”赵承宗却平静的说道。

    “你为何对手无寸铁的村民下如此毒手?”司马重城愤怒的质问道。

    “因为他们半夜前来刺杀我。我是迫于防卫才将他们杀死的。”赵承宗镇定的说道。

    “他们要刺杀你?简直荒谬。山下村庄之人与你无冤无仇,为何要来刺杀你?”司马重城问道。

    “他们见我外来之人,趁我睡着后欲谋财害命。”赵承宗亦不免气愤的说道。

    “笑话,我在此修道四十余年,前来五指山问道的人比比皆是,从未听闻山下村民有什么不轨行为。为何独独你来就要谋财害命?”司马重城轻蔑的说道。

    “那司马教主是认定赵某为滥杀无辜之辈了?”赵承宗问道。

    司马重城只是哼了一声,却不多理会。

    “却未知司马教主打算如何处置赵某啊?”赵承宗冷冷的问道。

    “程适、施全清违背教规,我红莲教自会妥善处理。但山下村民大多我红莲教信众,皆敦厚乡人,与公与私我都要为他们讨个说法的。”司马重城严肃的说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