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荀靠在椅背上,翘起二郎腿,说:“想多了吧,谁可怜你?”师甜怫然:“找你同学去!”惠荀看了她一眼道:“囔囔囔,又来了又来了。你这脾气,不行!”
师甜道:“我就这脾气,受不了就滚远点。”惠荀说:“不行。”师甜大声道:“怎么又不行!”惠荀说:“我瘦,滚不远。”师甜哈哈大笑。
惠荀正色道:“给我讲讲你的故事呗,我觉得你的故事应该很丰富的。”师甜说:“凭什么?想看我笑话?想得美。”惠荀央求道:“说说呗,我的人生太乏味了,你给我润润色……姐姐,好姐姐……”师甜浑身起鸡皮疙瘩,怎么会有这么厚脸皮的人。
师甜对爸妈一向不满,她自小对父母没多少热情,同时感觉他们对她也没多少热情可言,三人就好像凑巧碰到后凑合过日子。
在她心里,父母因为性冲动才生下她。自打呱呱坠地,世界便打好黑暗的底色,她只是来人世间凑合几十年的。上天仿佛有只眼睛在监视她,只要她一有好日子,那只眼睛就射出妒火将其烧毁。
父母每天都早出晚归,将她托付给奶奶。奶奶对她毫无兴趣,堂弟出世后,更是专注呵护家族的独苗。她和堂弟从来没话说,再加上他备受宠爱,难免骄横,使她更厌而远之。
有段时间她住到堂姐家里,妈妈给婶婶一点生活费,每周来看一趟。堂姐妹感情很好,一起上学,一起唱歌谣,“周扒皮,没脸皮,半夜三更来偷鸡,我们正在做游戏,一把抓住周扒皮”;一起看汤姆和杰瑞亦敌亦友的游戏,看笨拙的憨豆先生如何恶作剧、出乖露丑;一起摘下一朵紫茉莉,掐了底部,放在嘴里当喇叭吹,声儿像放屁一般,煞是好玩……
童年的天真与美好本来可以弱化封建偏见对她的影响力,可后来堂姐一家去了深圳,鲜少联系,更不会一起玩耍。两人日益疏离,一年一次见面,根本聊不出几句话,有时见了面,师甜还会害羞地躲在妈妈身后。
只有在节假日,师甜才会找乔楚玩,因为平日里乔楚的功课很忙,乔父管得严厉,她不敢打扰。她没有其他小伙伴,只能在家看看动画片。后来妈妈请保姆马姐来照顾师甜。“这是唯一当我存在的人。”她曾对乔楚说。
读一年级时,她感觉特别吃力,加减法总要掰掰手指头才能搞清楚,听写语文字词时总是错误连连,上课时听着听着心思就出游。她游心重,总爱找点无关课堂的事情做,有时候在纸上涂鸦,有时候致力于削出平滑的铅笔,有时候就发呆。
老师很生气,有时候打手心,有时候揪耳朵,不但扣除小红花,还要罚站。她也很生气,也许我就是他所说的“白痴”,这么一想,更不愿意安分听课。
回到家,她就很开心,马姐视她如己出,耐心哄她吃饭,给她唱几十年前的童谣,教她折纸,为她剪纸,还会给她买糖吃——也许这是师甜最甜蜜的回忆了。
在她不乖的时候,马姐会毫不留情地骂她,骂必有因,从来不宠溺,也不觉得卑微。到了周末,马姐还会带她去少儿公园玩滑滑梯。
“可是这样的人,这么好的人,走了。那年我十二岁。”马姐本就消瘦,走前几个月越显形容枯槁,说会儿话就很吃力,走上二楼气都几乎喘不过来,更别说做活。
妈妈一开始只是劝她别太劳累,注意休息,反正家里没人走动,不用多费力打理。可后来愈发觉得不对劲,便为她挂号,陪她看病。
为了不影响师甜小升初的学业,他们都选择隐瞒病情,只是告知她,儿媳生了,马姐必须回去照顾。临别那晚,马姐坐在师甜的床边,亲热地唤着“甜甜”,叮嘱她日后要懂事,不要挑食,作业好好做。
她有千言万语,都藏在心底,呆呆地望着熟睡的孩子,轻轻地抚摸她的脸颊。
次年,爸爸的生意总算有了起色,陆续有保姆照料师甜,但都没有像马姐那样亲切、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