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东西太多了。
不仅可以预防、减轻很多农业灾害,还可以提高产量,约在当前亩产收获的基础上,提高二分之一!
农业收获多了二分之一,对于整个大汉来说,非常重要。
农业=税收。
农业增产二分之一=农业税增收二分之一。
这招一出,大农令估计得从长安哭着喊着跑到稷下,替天下之人,求取增收之道。
都是钱给闹得!
如今国库紧缺,刘彻又想着打匈奴,根据祖宗之法,在高祖皇帝十五税一的底线不能触碰,先帝三十税一的参考又摆在那里的情况下…
钱从哪里来?
只有两种做法。
要么增加新的税种,加大对农民、商贾的压迫力度,要么,就想办法在原来税种的基础上,增加征收基础。
前者,大农令——郑当时是万万不敢提出来的。
开玩笑,增加税种的方案一旦提出来,绝对会遭受天下之人妒恨,这可是千古骂名啊!
死了之后都不得安宁。
而后者……只能想办法提高产量了,
产量上去了,农业税总量也就上去了。
因此,亲自求司匡传授农业增收之法,是必然的。
只要能弄到钱,面子算什么?
让皇帝不满意,别说是面子了,哪怕是脑袋,都得搬家。
万一,刘彻一不高兴,直接把拿不出钱的大农令任命成丞相……让别人做大农令。
郑当时估计得哭晕在茅房,没有三、四个壮汉拖,打死都不带出来的那种。
老刘家的丞相,可是大汉第一危险职业。
开国时候,还算正常一些,到了刘启(汉景帝),就开始出问题了。
还不是小问题!
刘启当皇帝的时候,丞相活下来的几率,仅仅只有二分之一。
除了陶青、刘舍被罢免之外,其他两个,死的时候,很皇帝都脱不了干系。
申屠嘉,被刘启联合晁错,气得吐血而死。
周亚夫,被罢免,之后后下狱绝食而死。
而到了刘彻这一代,目前已经经历了四位丞相了。
前三位丞相:卫绾、窦婴、许昌的存活率,为三分之二。
窦婴的死,多多少少跟皇帝沾点边。
刘彻能不能追平老爹的记录,就要看现任田蚡什么时候死了。
只要田蚡一死,直接追平记录。
当初刘启做皇帝的时候,年纪大,丞相数量少。
如今刘彻做皇帝,年纪轻,丞相数量肯定不止四个。
依据老刘家的尿性,第五个丞相的下场,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不死,就是最大的优待。
哪怕是边境的士卒,安全系数都比这个高。
因此,郑当时宁可丢脸,也不想丢命!
届时,司匡只要开口要两百亩地,这个大农令绝对眉头都不带皱的,分分钟拨地、给材料。
别说是两百亩,哪怕是五百亩、一千亩,都值!
这一举三得之事,不仅仅对农家而言,对任何诸子百家,几乎都相同——卖人情、救人、传学问。
当司匡讲“去其他诸子百家”这几个字之后,孔安国顿时感觉背后凉飕飕的,双腿发软,站不住了。
怂了!
不敢犹豫了!
好家伙,本来以为和儒家关系好,才找儒家借钱的。
整了半天,原来仅仅是借钱目标中的一个啊!
眼前这位的本事,他是了解的——随随便便,就能够压制诸子百家年轻一辈。
半月之前的那一役,胡毋生直接得出来一个结论:司匡在百家之道上的领悟,绝对不亚于百家宗师级人物。
如果把这种人物推到竞争对手那里,无疑是自取灭亡。
尤其司匡刚才还说了“稷下学里”建成之后,打算邀请胡毋生,探讨《春秋》中的微言大义。
妈的,这要是在诸子百家资助之后,把儒家第一学派给打败了。
天下儒生的面子,往哪搁?
陛下听闻之后,又会不会对儒家的能力,产生质疑?
在百家虎视眈眈,皇帝用人暧昧不清的状况下,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孔安国咬着牙关,站直了。
“呼!”
先深呼吸,给自己鼓劲。
才作揖一拜,道:“公之来意,安国清楚了。六十金的数量,太过庞大,吾需要先和胡博士商讨,才能作出决定。”
他担心司匡等不及了,眼珠子“骨碌”一转,继续说道:“公且放心,哪怕儒家拿不出六十金,也一定会在最大程度上,对公进行资助!三十金、四十金、粮食等等,都可以。”
司匡拱手还礼,沉声问道:“孔公,商讨这件事,需要多久?”
“明日午时之前,给公回复!”
“好!匡便在驿站,等候消息。”司匡笑了笑,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再次问道:“还有……孔兄,敢问那个换地……”
孔安国笑着摆摆手,一副小事一桩的模样,“这没有问题!明日,吾定亲自登门,将所换地契,一并交付于公!”
“多谢孔兄!”司匡再次再拜,“既然目的已经达到,鄙人,就先告退了。驿站之中,还有事情需要处理。”
孔安国神态庄重,恭恭敬敬地说道:“谨恭送!”